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终极版 50(第一六卷)上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

我们继续跟随法慧菩萨的偈颂,来复习一下菩萨的「十住位」。首先是「发心住」。
【一切众生诸结惑,相续现起及习气,欲悉了知究竟尽,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一些菩萨看到一切众生的种种烦恼结和种种困惑了,看到众生这些烦恼和困惑一直持续地生起,这个习气很难断。菩萨想要了知众生的这些烦恼结和困惑点,帮助众生断除这些烦恼和困惑,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这就相当于:医生看到病人有病,想帮助这些病人治好病,所以就想广学医术。
【随诸众生所安立,种种谈论语言道,如其世谛悉欲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世间众生有种种的不同,他们每天谈论的话题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维安住在不同的道上。(各有各的道,「道」在这里就理解成「领域」)。众生领域不同、兴趣点不同,就算是世间法层面的一切智慧,菩萨也想要了解,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成佛。
      因为佛是一切智者,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所不知,所以菩萨想了解一切世间法的话,跟着佛来学也没错的。我们知道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佛,具备一切智,通晓「五明」,智慧是极其广博的。但是如果是佛个别的分身和应化身就不一定了,他在特定的时期,甚至说特定的时间段内,行使特定的使命,他可能就没显得通晓一切,可能更像个专才,而不是通才。很多应化身都是专才而不是通才,但是佛他是通才,这一点大家要了解。

         

【一切诸法离言说,性空寂灭无所作,欲悉明达此真义,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谈到「一切诸法远离语言、远离一切表达,性空寂灭无所作」,大家就知道这是第一义谛。菩萨也想通达明了第一义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欲悉震动十方国,倾覆一切诸大海,具足诸佛大神通,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他也想震动十方所有世界;他也想能够倾覆一切所有大海,就如同这一个个像容器的大海一样(把这个容器倒扣过来,把海水都倒出来一样——形容神通广大)。这个别的菩萨对神通及其感兴趣,知道佛的神通是排第一的,他也想拥有佛的所有大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学佛,想要成佛。
      佛的很多神通是在禅定中显现的,当然也有部分神通,就是在低维,我们也能感受到。比如说像「宿命通」、「他心通」这些,我们一般在低维也能感受到。但是像「天眼通」、「神足通」和「天耳通」,这些基本上就是在「定」中,佛自己能感受到。如果你的层次能够跟佛靠得很近,你也能够稍微了解到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地强调:只有佛才真的懂佛,只有佛才能真正准确地辨认出另一个佛。你的能力达不到,你根本辨认不出来,就是所谓的「肉眼凡胎」。
【欲一毛孔放光明,普照十方无量土,一一光中觉一切,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的种种神通变化,他也想从自己的一个毛孔就能放射广远的光明,他也想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他也想在每一道光中就觉悟所有一切众生,所以这个菩萨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拥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神力。
【欲以难思诸佛刹,悉置掌中而不动,了知一切如幻化,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把不可思议的无量的佛国放在自己的手掌中,而且安住不动,一切都是幻化,佛想做什么都做得到。菩萨听了以后,非常向往这种境界,所以他也发了菩提心了。
      《华严经》总是在讲境界,虽然总是强调「性空、一切无生、无所作、是幻化……」,但也经常一再地强调「神通」。学《华严经》学久了,我们的见识广了,所以再听谁讲神通,就会觉得:都是小儿科嘛,不算什么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还要阅人无数。这三点都可以增益我们世间法层面的智慧,这三句话放到佛法的修学当中也非常的重要。
      「读万卷书」就是要广学经藏——「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行万里路」就是修禅定,你座上的境界会一直拓宽,别人不知道的,你都知道了,那种感觉其实很喜悦的;还要「阅人无数」,这里讲就是阅高人,世间有很多的善知识都是佛菩萨的化身,我们要经常地去学习、去亲近。当然我们可以在众多的善知识中找到一位,长期跟随,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听一位善知识的讲法,当你感觉也有点儿麻木,或者甚至遇到瓶颈的时候,接触一些其他的善知识,可能听人家三言两语,就能够让你茅塞顿开,也是不错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跟准一个善知识不动摇,这个可以帮助我们的心性稳定,也挺好的。如果这个善知识有持续的更新力、创造力,我们在他(她)一个人这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久了,这个风格如果过于单一的话,会使我们的思想麻木,这个时候广泛地接触一下,或者是听一听其他的善知识的讲法,绝对是没有坏处的,这就是「阅人无数」。

         

      课下也有师兄跟我讲,说感觉修学佛法的这些佛弟子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很淡薄,还不如世间法层面的朋友(一交二十年)。说学佛的这些佛弟子,今天跟你关系不错,可能第二天就翻脸,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为什么?学佛都要有慈悲心,「慈悲」是一方面;但是佛弟子以「觉悟」为最高的目的。他亲近善知识、亲近善友,加入某个修行团体,目的都是为了「觉悟」,只要帮到自己觉悟了,他对于人情可能就没那么执著和看重,如果过于执著反而倒不正常了。所以大家要看淡这些人与人之间的「聚与散」,只要大家彼此增益了、助推了对方的修行,那就挺好的。不要过于执著,谁和谁交往了多久、怎么样又老死不相往来……不要过于执著这些事情。
      《涅槃经》其实也讲了「觉悟才是至善」。「至善」,不是说我跟他(她)感情好,我持续地对他(她)好,或者他(她)持续地对我好。「至善」是「觉悟」,一个觉悟者能够帮无量众生解脱,「觉悟」要排在一切事情的首位。

      接下来,再看一下法慧菩萨的偈颂:
【欲以无量刹众生,置一毛端不迫隘,悉知无人无有我,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们也可能听到了,有的佛有这个神通——能够把无量世界的所有众生放在一根毛的顶端,而且这些众生还不觉得有多么狭窄,也没有逼迫感。这是很神奇、不可思议的啊!常人用头脑是无法想清楚这个事情的,为什么可以把无量世界的所有众生放在一根毛的毛端,而且这些众生还不觉得拥挤?其实这是禅定境界,禅定境界是不能介入任何的头脑思考的,它就是一个事实的呈现。当然,透过前面这一个小小的例子,可能大家也能够理解,一切肯定是「幻」,而不是「真」。如果是「真」的话,一根毛的毛端是多么小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这面积得占多少啊,怎么可能放到一根毛的毛端?如果是真实的存在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幻」。只有在「幻」中,才能实现这种非逻辑的事情;在「幻」中,就没有人、没有我,一切的人相、我相都是幻相。幻相它就是非逻辑的了,它就可以突破所有固有的公式了,甚至可以说它是科学都不能解释的。有的菩萨了解到佛能够在禅定中做到这一点,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欲以一毛滴海水,一切大海悉令竭,而悉分别知其数,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们也听说了,佛用一根毛蘸一蘸大海水,这一切大海都会枯竭,这也是一种神通了。用一根毛蘸一下大海水,那才能沾到多少海水啊?只要想让大海枯竭,瞬间就全枯竭了!而且佛还能够知道,这一片大海,我需要用一根毛蘸多少次。就是如果说一根毛上蘸一滴海水,这里包含着多少滴海水,佛也知道。
菩萨听了以后,觉得很神奇、不可思议,他自己也想拥有这种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所以通过「神通」的刺激,确实能够让很多众生对佛法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从佛陀住世的时候就经常讲神通。很多经中都是神通境界,只不过当我们在经中看到这些的时候,就觉得习以为常,但是拿到现实生活中,就经常容易惹争议,还是众生「心」的问题。众生觉得:经里怎么讲都行,但是那个师父或者那个师兄就不能证得,他一证得就出问题了,那就着魔了……是不是?这非常可笑!这种思维会遏制多少人成佛啊!宣化上人也曾经感叹过,说这种思想是非常可怕的,会障碍无量众生成佛。

【不可思议诸国土,尽抹为尘无遗者,欲悉分别知其数,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也听说了,佛有一种神通——可以把无量的世界都抹碎为微尘,而且还能知道这些微尘的数目(数量)是多少。菩萨听说了以后,自己也想拥有这种神通,所以发菩提心了,想修学佛法。
      其实在佛这里,示现神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的方便,除非是他自然放光之类的,那个不是刻意而为,但有的时候故意显现什么神通,基本上都是刺激你、引诱你,让你学佛。
【过去未来无量劫,一切世间成坏相,欲悉了达穷其际,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他为什么发菩提心呢?是因为他想要了达过去世、未来世,所有无量劫、一切世间会发生什么。他好奇心很强,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什么都想知道,所以发了菩提心了,想要成佛。
【三世所有诸如来,一切独觉及声闻,欲知其法尽无余,菩萨以此初发心。】
众生心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众生是爱神通,但有的众生是迷佛法。有的菩萨特别爱法、特别爱智慧,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了,说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有佛讲的一切法,以及一切独觉佛的讲法、一切阿罗汉的讲法,我全想知道!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好好地修学佛法。

 

【无量无边诸世界,欲以一毛悉称举,如其体相悉了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也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够用一根毛举起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这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该多重啊!但是他用一根毛就能举起来,太不可思议了。而且还能够了解无量无边的所有世界的体与相(「体」——它的构成,「相」——它的表象)。菩萨也想拥有这样的神通及智慧,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无量无数轮围山,欲令悉入毛孔中,如其大小皆得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还有的菩萨听说了,佛能把无量无数的轮围山都放到自己的一个毛孔当中,而且对这些轮围山的大小、形态全了解。菩萨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自己也想拥有这样的神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发菩提心,我们知道就是想要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欲以寂静一妙音,普应十方随类演,如是皆令净明了,菩萨以此初发心。】
也有的菩萨对讲法感兴趣,他听说诸佛常处于寂静当中,但是又有着迦陵频伽一般的妙音,可以根据十方众生的需要,根据众生的种种不同,讲说各种各类的语言。在佛讲法的时候,十方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能够明了地理解佛法的含义,甚至有的听着听着,就证果了。这菩萨听说了,觉得这太美妙了,自己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想要修学佛法,然后也希望自己未来能够讲法。
【一切众生语言法,一言演说无不尽,悉欲了知其自性,菩萨以此初发心。】
一切众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语言,但是佛用一种语言去讲说的时候,就能让所有众生都听懂(这是禅定境界)。鸡、狗、猪、鬼道、修罗、天人……种种众生都在这里,佛就在这儿讲法,佛一讲法,这所有众生都听懂了,很奇怪吧?而且,一听到佛讲法,众生都想了解自己的真心自性(自己的本质)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佛的讲法就是促进众生觉悟的,觉悟什么呢?觉悟「你就是佛,你有佛性,佛性就在你身上」,觉悟这个。菩萨听说佛这样一讲法,所有众生都能得度,所以他也非常想成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世间言音靡不作,悉令其解证寂灭,欲得如是妙舌根,菩萨以此初发心。】
佛可以发出世间所有众生的语言、音声。他有无量的化身,可以「同事摄」:你是鸡,我可以变成鸡给你讲法;你是猫,我可以变成猫给你讲法,是吧?什么声音佛都能发出来,都可以帮助众生理解佛法、证得自性的寂灭。菩萨听说佛有这样的能力,他也很羡慕这样的「微妙舌根」,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也想成佛。

         

【欲使十方诸世界,有成坏相皆得见,而悉知从分别生,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知道佛能够了解十方所有世界的成坏之相(哪个世界形成了、哪个世界败坏了,一切佛都知道)。菩萨就非常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其实菩萨在听法的时候也知道:你只要心意识在动,就是在「分别」,什么「十方世界」,什么「成」与「坏」,只要是就着「相」的描述,都是「分别」。菩萨可能也知道,但是他依然想拥有这样的能力。
【一切十方诸世界,无量如来悉充满,欲悉了知彼佛法,菩萨以此初发心。】
菩萨听说了,一切十方所有世界里都充满着无量佛,那无量佛都在讲法,菩萨想要了知这所有佛讲的所有法,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学习《华严经》以来,很多师兄都说自己的心量已经变得无量大了,不可思议啊!为什么呢?因为「华严境界」总是提示你在娑婆世界之外还有无量的世界,而且每一个世界都有无量的佛,你的心量自然就大了,你不会只执著一个佛,因为到处都是无量佛。包括我们的娑婆世界也一样,无量佛充满了这里,只是你认出来几个?这些佛有「真身」、「应化身」、「分身」、「意生身」……各种各类的,你能认出几个?但是《华严经》真的告诉我们了:一切十方所有世界都是被无量佛所充满的,如果你身边真有一个谁,你怀疑是佛、别人也说是佛,那可能真的是佛,而且不止他一个,太多太多了……
      那有的师兄说:不对呀,很多经中不是讲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来临之前,期间没有佛啊……像这样的讲法也都是给那些心量狭小的众生讲的,都是方便说的。告诉你这期间(青黄不接)没有佛,于是众生就更重视失去的佛。
      《法华经》也讲了佛为什么要涅槃呢?他总在这儿,大家就不珍惜了,所以他就示现涅槃,其实是隐身了,他没有真的走。《华严经》前面也讲了,释迦佛每一个世界都有无量的角色,无量的名号。他没有真的走,他示现隐身了,让很多众生以为我失去了佛,没有佛,所以要仔细地学习佛留下的教法……佛要一直在这儿,没几个会珍惜,甚至还会审美疲劳、厌倦,就是这样子。

 

     

    再者,《地藏经》里讲,释迦佛叮嘱地藏菩萨说:弥勒佛来临之前,你负责度这里的众生——把这个担子交给地藏菩萨了。那地藏菩萨不也是其他世界的佛来的吗?《华严经》也讲了,地藏菩萨也是其他世界的佛,那不也是佛吗?
      宇宙间、法界内,到到处处都充满着无量佛,这一点信心,大家要建立起来。然后你就会特别有动力了,你身边全是佛。然后我们又会感觉印光大师的开示非常有道理,说:「看谁都是菩萨,只有我自己是凡夫」。我们也可以「看谁都是佛,只有自己是菩萨」,可以这样观想,学别人身上最优秀的、最闪光的精华。
【种种变化无量身,一切世界微尘等,欲悉了达从心起,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听说了,佛有无量的种种的变化之身,数目像一切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数也数不清。这一切的应化身、分身、意生身,都是从佛的心而起。佛想放射出来,就放射出来了;佛想变化出来,就变化出来了。菩萨知道,但是他也想拥有这无量的变化身,所以就想好好地修,有一些菩萨就是这样发起了菩提心的。
【过去未来现在世,无量无数诸如来,欲于一念悉了知,菩萨以此初发心。】
在过去、在未来、在现在,有着无量无数的所有佛,有的菩萨想要在一念之间就能够了知、就能够认识、或者说认出这所有佛,那就得修啊,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看一眼就知道谁是佛、谁是菩萨、谁是阿罗汉、谁是哪道的……这种感觉也不错,所以大家好好修。
【欲具演说一句法,阿僧祇劫无有尽,而令文义各不同,菩萨以此初发心。】
说佛要是想讲法,就这一句话,能给你讲阿僧祗劫(无量劫)还讲不完,而且用的文字不带重复的。就一句话、一句法义,佛就能一直讲下去(能够通过一句法,开掘出所有法)。有的菩萨也想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就发了菩提心了。
      你要是没有足够的智慧,你讲不了几句就讲不下去了,没什么可讲得了,是吧?说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讲一个「妙」字能讲三个月,就类似那个意思。佛要是想讲,一句话就可以讲很久,讲无量劫。所以说,佛的内内外外、浑身上下全是智慧,无穷尽的智慧。
【十方一切诸众生,随其流转生灭相,欲于一念皆明达,菩萨以此初发心。】
有的菩萨也想在一念之间就能够明了、通达十方一切所有众生,在六道中的流转生灭之相(「天眼通」加「宿命通」)。菩萨想要拥有这种「天眼通」加「宿命通」(一念之间,想要了解什么都知道),就得好好修,所以就发起了菩提心。
【欲以身语及意业,普诣十方无所碍,了知三世皆空寂,菩萨以此初发心。】
想要靠着自己的清净的「身、口、意」业,参拜十方任何世界没有障碍。虽然知道过去、现在、未来是空寂的,但是在幻相中还有相,菩萨还是想拥有这种「神足通」,所以就发了菩提心。
      到这里,「十住位」的「发心住」就复习完了。包含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这是菩萨想要修行的「缘起」。这个「缘起」其实也意味着结果,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一定能够拥有你所向往的一切。所以不会「发大愿」的师兄就根据「发心住」的内容,也可以编辑一下自己的「大愿」了,你希望怎么样?希望怎么样……这一篇大愿文就出来了。有了「大愿」,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就是努力,就是行动。一步一步地、慢慢地接近我们的目标。
      感谢法慧菩萨帮助我们复习「发心住」的内容!
      也感谢此时无量法慧如来的加持!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忉利天王的邀请!
      愿一切已经发了菩提心的菩萨,都能够不忘初心,圆满菩提!




待续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tihuxueyuan.net/post/348.html

相关文章

《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28(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名号品 第七‍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二卷,如来名号品第七。这个时...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关于「苦、集、灭、道」四圣谛,很多师兄,尤其是初学佛的师兄,都非常关注...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29(第一二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聆听了文殊菩萨所讲的「苦、集、灭、道」四圣谛,在娑婆世界这里...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 033(第一二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圣谛品 第八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是文殊菩萨讲解「四圣谛」的最后一节课,我们注意听。【诸佛子,...

《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34(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十三光明觉品 第九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下〔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遍照东方一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