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华严经》268(第七八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十九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


弥勒菩萨继续在赞美着菩提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族无能为害;假使入于摩竭鱼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不能为害;假使入于声闻、缘觉实际法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

他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善于入到大海中,海里生活的一切水族众生都不能伤害这个人,就算是这个人掉到了摩竭鱼的口中,都不会被摩羯鱼吞吃掉。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发了菩提心,入到生死轮回的大海中,种种的业和烦恼都不能再伤害他。就算是菩萨摩诃萨也会学一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探索真如实际的法,但是却不会停留在「声闻乘」、「缘觉乘」的那种只求自我利益、自我解脱的境界里。

【善男子,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诸物不能为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饮菩提心甘露法浆,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以具广大悲愿力故。】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服用了甘露浆之后,任何事物都不能再伤害他。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当他饮了菩提心的甘露法浆之后,他就不会再堕落到「声闻乘」和「辟支佛乘」的境界了。因为这个菩萨摩诃萨服用了菩提心的甘露法浆之后,他就具足了广大的慈悲和愿力了——想要救度一切众生。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安缮那药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不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安缮那药,能以方便入魔境界,一切众魔所不能见。】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得到了「安缮那药」涂在了眼睛上,行走在人间的时候,谁也看不见他(也就是说,「安缮那药」也是一种隐形药)。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得到了菩提心这种「安缮那药」,靠着种种方便入到魔的境界的话,一切众魔都不能发现他。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修禅定,经历「五十阴魔」境界了,但是我们发了大菩提心了,我们却不会被种种的魔境界困扰住,是这个意思。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附于王,不畏余人。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大势力王,不畏障、盖、恶道之难。】

弥勒菩萨又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如果他能够依附于大王的话,他就不害怕任何人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依靠着菩提心的大势力之王,就不会再害怕什么业障、五盖、恶道……种种的障难。

【善男子,譬如有人,住于水中,不畏火焚。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菩提心善根水中,不畏二乘解脱智火。】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他如果住在水里面,他当然就不害怕大火在烧了。是吧?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住在菩提心的善根水中,就不会再害怕二乘的解脱智慧火烧他了(就是不会被二乘境界所引诱了)。

【善男子,譬如有人,依倚猛将,即不怖畏一切冤敌。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菩提心勇猛大将,不畏一切恶行冤敌。】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他依靠着猛将保护他的话,他就不会再害怕一切的冤敌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依靠着菩提心的勇猛大将,他就不会再害怕一切的那些行恶的冤敌。

【善男子,如释天王,执金刚杵,摧伏一切阿修罗众。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金刚之杵,摧伏一切诸魔外道。】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帝释天王(也就是忉利天王),拿着金刚杵可以摧伏一切的阿修罗大众。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持着菩提心的金刚杵,就可以摧伏一切的诸魔外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服延龄药,长得充健,不老不瘦。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服菩提心延龄之药,于无数劫修菩萨行,心无疲厌亦无染著。】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有的人,他服用了延龄之药(延长年龄,就是延长寿命,长寿之药)。这个人服了这种长寿之药,就长得非常地健康、非常地强壮,不会变老,也不会变瘦……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服下了菩提心的这种长寿妙药,在无数劫修菩萨行,他的心都不会感觉疲惫和厌倦,也无所染著。

【善男子,譬如有人,调和药汁,必当先取好清净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修菩萨一切行愿,先当发起菩提之心。】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有的人,调和了药汁儿,那就肯定是在调药汁儿之前,要先取来比较好的清净的水。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要是想修菩萨的一切大行、大愿,一定要先发菩提心。

【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

善男子,就好像有的人在保护身体的时候,先保护自己的命根(保护自己身体中最要害的部位)。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护持佛法的时候,先要护我们的菩提心。

【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有的人,这个命根要是断了,他没法活着了,他就不能利益父母和宗亲眷属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丢舍了菩提心,就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了,也不能成就诸佛的功德。

【善男子,譬如大海,无能坏者。菩提心海亦复如是,诸业烦恼、二乘之心所不能坏。】

善男子,就好像大海,谁也不能够破坏大海。菩提心的大海也是这样的,种种的业、烦恼或者二乘之心是不能够破坏菩提心海的。

【善男子,譬如日光,星宿光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漏智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又好像太阳光,太阳光如此地强烈耀眼,是星星的光明所不能遮蔽的。菩提心的这种大太阳也是这样的,一切二乘的那些无漏智慧光是不能够掩蔽菩提心的这种太阳光的。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又好像王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会被大臣所尊重。因为王子(他)的种性在那儿,他是国王的儿子,所以一出生大臣就非常尊重王子。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在佛法中发了菩提心,就会被修了很久的那些修梵行的「声闻乘」、「缘觉乘」圣者所共同尊重。只要发了菩提心,你就是菩萨了,你就有大悲心,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你。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王子,年龄虽然比较幼稚(比较幼小),但是一切大臣见了都会敬礼。地位在那儿呢,是吧?权力在那儿呢。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虽然刚发了菩提心,修菩萨行还没有太长时间,但是那些二乘的老修们,他们都会恭敬你的。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善男子,又好像王子,虽然在一切大臣当中还没有得到自在。这个王子(他)比较小,社会经验也不足。很多大臣经验很足,可能在学识上、智慧上、治国的政策各个方面都是了解得更多一些。这个王子虽然还小,还不能跟这些大臣相比,但是已具王相,他将做国王的,是吧?从这个权力、地位上讲,那一切的大臣再怎么见多识广,他们都不能够跟这个王子相比,王子他的权力、地位如此地尊胜。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虽然在一切的业、烦恼中,还没有证得自在,但是他发了菩提心,也具足了菩提之相,他就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他就跟二乘的圣者不站在一个位置上了)。因为发了菩提心,你就是菩萨了,这个种性可是在高处的。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妙宝,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无智不信谓为不净。】

弥勒菩萨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就好像清净的摩尼妙宝,眼睛要是有疾病的话,看着这个清净的摩尼妙宝也不干净。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宝也是这样的,没有智慧的人,不懂的人,就不会觉得你发菩提心有多么殊胜,发了菩提心有多么清净。他没智慧,他不懂,那些不信佛的人就更不觉得菩提心有什么好了,是吧?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忆念之者,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种药,被咒力所加持的缘故,要是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这种药本身有药效,你又给它念了咒,它力量很强。有的众生看一看这种药,或者听一下这种药,或者跟这个药一起待一段时间。这种种的病就消失了。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药也是这样的。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大愿和智慧共同摄持着他。要是有众生见到、听闻到或者拥有菩提心一段时间,或者一直忆念着菩提心,他的种种烦恼病就慢慢地消失不见了……

这个菩提心就意味着一切善根,意味着一切智慧,意味着一切方便,意味着菩萨的大愿和智慧,所以充满了力量!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常忆持菩提心甘露,令愿智身毕竟不坏。】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有的人,常服用甘露,他的身体就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如果经常忆持着菩提心的甘露,就可以让自己发了大愿的智慧之身毕竟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若无有楔,身即离散,不能运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又好像「机关木人」(就是木偶),木偶这个关节与关节的连接处不是有一些楔子(木楔子连接着)吗,是吧?要是没有这些楔子,木偶就散架了,就不能再运动了。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要是没有菩提心,他的行为就是分散的,没有主线的,没有方向的,就不能成就一切佛法了。

所以菩提心就把菩萨摩诃萨的种种行为给它连接起来了、组合起来了、又瞄了方向了,这样才能够使菩萨摩诃萨通过行种种菩萨行来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沉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意,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无为空中。】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转轮圣王有一种沉香之宝,叫「象藏」(沉香之宝)。要是烧了这种香,这个国王的(转轮圣王的)四部兵众就可以飞到虚空中去。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香也是这样的,如果发了这种菩提心,就可以让菩萨的一切善根永远出离三界,行于如来智慧的「无为空性」中——如来智慧的极致就是「无为空性」啊!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处及金处生,非余宝处生。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金刚,只会从金刚所在的地方或者黄金所在的地方而出生,在其他的宝物出生之处,这个金刚是不会出生的。

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只会从大悲救护众生这里,从「一切智智」的殊胜境界这里而出生。

这个大悲救护众生,这是「因地」。你怀着大悲,想要救护一切众生,想要利益一切众生,你才会发菩提心;那么一切智智的殊胜境界,这就是「果地」。菩提心只有两个出生之处——一个是「因地」,一个是「果地」。

那么,在其他的善根所在的地方,就很难出生菩提心了。

大家要注意这一点!所以说菩提心在哪里生呢?在大悲这里生,这是从「因地」讲;在哪里成就圆满呢?在「果地」那里成就圆满,也等于在「果地」那里生,你在「因地」和「果地」都找得到菩提心。这个地方,弥勒菩萨就把菩提心给讲透了。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不从根生,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无根可得,而能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枝、叶、华、果,扶疏荫映,普覆世间。】

他还在讲,说:善男子,就好像有一种树,叫无根(没有根),它不需要从根生,但是枝、叶、花、果还都非常地繁茂。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还有这种没根的树。

那么菩萨摩诃萨的菩提心之树也是这样的,其实无根可得。你说菩提心(它)这么抽象,哪里是它的根呢?其实无根可得,但是却能长养一切智智的神通大愿。枝、叶、花、果,扶疏荫映,普遍地覆盖世间……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金刚,那些很差劲儿的器皿或者破了的器皿,那当然是不能够去装金刚了。金刚多么珍贵!多么稀有!是吧?只有那些全具上妙的器皿才能够装金刚。

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一些心性下劣的众生,像悭贪、吝啬、嫉妒、破戒、懈怠、充满妄念或者没有智慧……他们的心灵器皿中,怎么能够去装菩提心的金刚呢?

这个地方,弥勒菩萨其实是很隐晦地提醒我们:不要悭惜、吝啬,不要嫉妒别人,不要破戒,不要懈怠,不要妄念不断,不要没智慧……

那么有一些众生,他退失了殊胜的志向和大愿——本来发了大愿,后来忘了,也不瞄着大愿前进了,心思散乱,有着恶觉观,总是贪恋五欲六尘。这样的众生,他心灵的器皿中当然也不能够去装载菩提心的金刚了。但是菩萨的深邃之心,像珍宝一般的心灵器皿,这里是可以装载金刚的(装载菩提心的金刚)。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弥勒菩萨又说:善男子,就好像金刚,非常坚硬,它能够穿透一切宝物。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能够穿彻一切法宝。

「菩提心」,这种觉悟之心、利他之心,可以穿彻一切法宝,把一切法宝都贯穿起来。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能够坏掉众多的大山。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能够摧坏种种邪见的大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即使是破了、不全了,一切其他的众多宝物还是不能跟金刚相比。

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虽然你发了菩提心之后,你这个志向也不是太大,或者说你这个志向也不太完美,稍微有点缺损,但是比一切二乘的功德,那也是殊胜无量!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金刚,即便它有所缺损,还是很珍贵的,可以除灭一切的贫穷。

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即便有所缺损,不能够让种种圣行继续增进,但是还是能够帮助我们舍离一切的生死轮回的。

【善男子,如少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就好像少量的金刚就能够破坏一切种种诸物。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入到少少的一点境界,就能够破掉一切无知和种种的烦恼。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一般的凡人是得不到的。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那些心意比较下劣的众生,他们肯定不可能发菩提心的。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不识宝的人就不知道金刚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到底应该怎么用?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不了解法的人就不了解菩提心(它)有怎样的大能力,也不会用菩提心。

这个地方,弥勒菩萨就强调了:了知法、了解法非常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法,我们就能够了解菩提心(它)有怎样的大能力,我们该怎么样用好我们的菩提心。而很显然,弥勒菩萨是相当了解菩提心的能力和用法的。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接下来又讲,说:善男子,就好像金刚,无能销灭。你不能让金刚消失不见的。菩提心的金刚也是这样的,一切诸法无能销灭。因为菩提心本身它就是抽象的一种存在,它其实也是不生不灭的。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金刚杵,一般的那些有很大力气的人都拿不起来金刚杵,除非他有大那罗延之力。金刚杵很重的,有大那罗延之力,你才能拿起来金刚杵。

我们知道,佛的大护法中有金刚藏菩萨、有金刚力士,是吧?还有忉利天王,他们都能拿起来金刚杵。普贤菩萨化现的金刚萨埵也经常拿着金刚杵。

金刚杵非常重!菩提心也是这样的,一切二乘就无法持菩提心。只有菩萨,有着广大的因缘和坚固的善力(善的力量),才能够持着菩提心的金刚杵。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一切任何事物都不能破坏金刚,但是金刚却能普遍地破坏一切所有物品,而金刚的体性却无所损减(不会损耗)。

我们都知道一部经叫《金刚经》,是吧?谈到「金刚」就说:世间最硬的、最坚固的物质,不可破坏的。它能坏其他物质,但其他物质坏不了它。

弥勒菩萨说:菩提心就像金刚一样,普遍地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数劫中教化着众生修行苦行。「声闻乘」、「缘觉乘」的圣者(他们)甚至都不能做的事儿,发了菩提心的大菩萨都能做。这个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强!但是它毕竟无有疲惫、厌倦,也不会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就好像金刚,其他地方也不能持金刚(不能承载金刚),只有金刚之地能够承载金刚。菩提心也是这样的,「声闻乘」、「缘觉乘」都无法持菩提心,只有那些趣向萨婆若(一切智)的菩萨才能够持有菩提心。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做的器皿,没有瑕疵、没有缺漏,可以盛水,永远不会渗漏(使得水漏到地下去),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金刚它不坏,用它做的器皿装水,这水就永远不存在渗漏的现象。

菩提心的金刚器皿也是这样的,盛着我们的善根之水,永远不会渗漏,永远不会让我们入到「六道」去流转……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之际,它能持着大地,不让大地坠没。菩提心也是这样的,能够持着菩萨的一切圣行和大愿,使得菩萨不会坠没到三界轮回当中去。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就算长久地泡在水里面也不会烂、也不会湿。菩提心也是这样的,在一切大劫中,在任何地方,在生死的业惑之水中,不会坏,也不会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燃、不能令热。】

善男子,又好像金刚,一切所有火都不能够让金刚燃烧,甚至都不能让金刚变热。菩提心也是这样的,一切生死中的种种烦恼之火,都不能够让金刚燃烧,也不能让金刚点热。菩提心这种金刚,不会被任何的烦恼火影响。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习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又好像三千世界中金刚座上,能持着诸佛坐在道场、降伏诸魔、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其他的座位就不能持着这么伟大的世尊(伟大的佛)了。佛,一般都是坐在金刚座上(坚固不动的金刚座)。

菩提心的这种金刚座也是这样的,能持着菩萨的一切大愿、一切圣行;菩提心的金刚座能持着菩萨的种种「波罗蜜」、种种「忍」、种种「地」、种种「回向」、种种「受记」;菩提心的金刚座,能够持着菩萨的修习菩提的助道之法;能够持着菩萨供养诸佛、听闻佛法受持而行,持着这一切……但是除了菩提心之外,其他的种种心就不能持着菩萨的这一切种种了。

可以说,菩提心是一切佛、一切菩萨的根本支撑。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

弥勒菩萨总结说:善男子,菩提心,就成就了以上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殊胜功德……要是有众生发下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就能获得以上种种的殊胜功德法。

【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所以,善财童子(善男子),你获得极善的利益了!你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发了成佛之心,你一直在求菩萨之行,你已经得到了以上我讲的所有伟大功德了……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这个时候,弥勒菩萨又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刚才问了我很多问题,问我说菩萨该怎么样学菩萨行、该怎么样修菩萨道?善男子,你现在就可以入到我的这个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去周遍地观察一下,你就能够了知该怎么样学菩萨行。

弥勒菩萨说:善财,你进到我的这个大楼阁里,周边地观察,就能了知怎么样学菩萨行。这样学完之后,你就能成就无量的功德了……

关于菩提心的重要性,弥勒菩萨讲得太全面了!

终于讲完了,然后就邀请善财童子入到自己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去。

好,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恩弥勒菩萨对于菩提心如此详细的讲解!在我们学过的任何一部经中,还没有这么详细的讲解。

感恩善财童子带我们来参访弥勒菩萨!

下节课,我们就可以随着善财童子一起,进入到弥勒菩萨所住的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去参观了……


立即加星标

每天看好文





往期精选


《华严经》267(第七八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十九


修行人应如何实修实证?如何快速进步?六度为什么如此重要?

◎ 如何理解顺缘逆缘?如何圆满忍辱波罗蜜?| 佛界秘密

◎ 我们身边的这些逆缘是...?| 佛界秘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tihuxueyuan.net/post/609.html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佛教故事】月明菩萨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月明菩萨过去,佛陀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时,有...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第三期 032 “常修定慧”

 ▼禅修课▲         ∧第三期∨&nbs...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第三期 029 《佛遗教经》与“透视”

 ▼禅修课▲         ∧第三期∨ ⩓佛遗...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第三期 027 “做人”

 ▼禅修课▲         ∧第三期∨&nbs...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就着相讲,他是从摩罗提国来的……【善男子,我...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华严经》270(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又见一切诸宝镜中种种形像。所谓:或见诸佛众会道场,或见菩萨众会道场,或见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