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108(第三五卷)十地品 第二十六之二(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好,我们继续回到释迦牟尼佛的定中,来到他化自在天宫。我们来了解一下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是怎样居高临下看待众生的。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处世牢狱,多诸苦恼,常怀爱憎,自生忧怖,贪欲重械之所系缚,无明稠林以为覆障,于三界内莫能自出。我当令彼永离三有,住无障碍大涅槃中。’】
金刚藏菩萨说,二地「离垢地」的这些大菩萨们心里还这样想:一切众生都处在世间的牢狱当中,总是饱受着种种的苦恼,众生与众生之间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要么是爱,要么是恨。所以生出种种的忧愁、恐怖,而且众生又都被贪欲的重型刑具所系缚着,对于五欲的贪著就好像上了刑具一样。在无明的稠密森林里,他们就被包裹着、覆盖着,众生要是仅靠自己的力量,在三界内真的很难出离。
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就想:我要想办法帮助众生永远地脱离三界,安住在无障碍的「大涅槃」当中。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执著于我,于诸蕴窟宅不求出离,依六处空聚,起四颠倒行,为四大毒蛇之所侵恼,五蕴怨贼之所杀害,受无量苦。】
他们也这样想:一切众生都执著那个所谓的「我」,在(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洞窟里不求出离(五蕴的洞窟对于众生来讲,就好像是自己的家一样,住在「色、受、想、行、识」里,就不想出来了),众生依止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六尘境界,其性本空,所以说是「空聚」,是一种幻有的积聚),生起着四种颠倒之行。

「四种颠倒」,在《大般涅槃经》中反复地提到。(正常)佛常处在「常、乐、我、净」的状态中,但是众生把「无常」当做了「常」;把本来是苦的当作是乐了;本来那个「小我」是虚妄的,他却当成了「真我」了;本来是不清净的,他看着还挺清净的,这是「四种颠倒」。

众生又被「四大毒蛇」所侵恼,因为众生有肉身嘛,肉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但是临命终的时候,如果修得不好,就面临着四大解体,非常痛苦。所以说这「四大」像毒蛇一样,侵损、恼害着众生。众生也常常被(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怨害之贼所杀害了,生在五蕴中,死在五蕴中,受着无量的苦……

【我当令彼住于最胜无所著处,所谓:灭一切障碍无上涅槃。’】
二地「离垢地」的大菩萨就想:我要想办法帮助这些众生,安住在最殊胜的「无所著」之处。这殊胜的、最殊胜的「无所著」之处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灭掉一切障碍的「无上涅槃」之境。
【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其心狭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虽欲出离,但乐声闻、辟支佛乘。】
二地「离垢地」的大菩萨们还这样想:一切众生心量都比较狭小,境界也比较低,不能够行最上的「一切智」之道。虽然有的众生也想出离,但是没有修到很究竟啊!有的证了「声闻乘」,有的证了「辟支佛乘」。
【我当令住广大佛法、广大智慧。’】
这二地「离垢地」的大菩萨就想:我要想办法让众生安住在广大佛法、广大智慧(安住在最究竟的「佛乘」)。

我们前面提到过:初地「欢喜地」就相当于上到了修行之山的山顶了。初地「欢喜地」是第一个台阶,那么,二地「离垢地」是第二个台阶,现在我们已经站在第二个台阶(在这个视角去俯瞰众生了)。

【佛子,菩萨如是护持于戒,善能增长慈悲之心。】

那么,前面也提到了,二地「离垢地」的菩萨非常重视「十善业道」,重视「菩萨戒」,是吧?

这里,金刚藏菩萨就说:佛子们!二地「离垢地」的菩萨就这样地护持着戒律,善能增长自己的慈悲之心。
【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而且,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靠着他们的愿力,能够见到很多很多佛,能够见到: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类似的,能够见到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前面提到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就能够见到无量佛,是吧?那么,二地更上一个台阶,见到的佛的数量肯定是多过「欢喜地」的菩萨们了。有的时候在禅定中见到很多佛,我们就会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就融在这些佛当中了……

 
【于诸佛所,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藏菩萨说:在诸佛所在的地方,离垢地的菩萨都能够以广大心、深刻心、恭敬心、尊重心去承事、供养。供养什么呢?主要是「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这是常见的。穿的衣服、喝的、吃的、床上用品,还有医药(药品),供养这些,以这些为代表的其他一切生活用品,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都会去供奉和布施,也会向一切众多的僧人来供养这些资生之具,同时把这些善根回向无上正等正觉。他们始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

处在第二个台阶,目的并不是为了向下看,而是为了向上走。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善根,都用来回向自己能够速速地圆满无上正等正觉。俯瞰一会儿众生,主要的精力还是要向上看,上方还有八个台阶才到达「佛地」……

【于诸佛所,以尊重心,复更受行十善道法,随其所受,乃至菩提,终不忘失。】
金刚藏菩萨说:这第二地「离垢地」的大菩萨们能够见到那么多佛,在每个佛那儿都能够以尊重心更进一步地、好好地修持「十善业道」之法,在每个佛那儿听受的法,他们会「乃至菩提,终不忘失」(听到的一切法都能记住,直到他们修成正觉,在这期间都不会忘记)。

那么,一旦成了正觉了,就不需要想起过去的法了,就已经遍知一切法了。毕竟是「离垢地」,名字就意味着很清净。

【是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
所以说「离垢地」的菩萨用了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无量劫),远离了悭惜、远离了嫉妒,也不会有那些破戒的垢染,他们不会小气(非常慷慨),也不会嫉妒别人,总是随喜赞叹别人。

个别师兄说:我这根深蒂固的嫉妒心,怎么办呢?我看到谁好一点,我就难受啊!那么,你更要多多地赞美、多多地祝福以及随喜,用随喜心取代嫉妒心。有嫉妒心是肯定修不出来的。

这第二「离垢地」的菩萨们非常清净地守好了戒律,所以不会破戒,没有这方面的垢染。他们在「布施」方面做得也很好;在「持戒」方面也做得很好,清净满足。
 
【譬如真金置矾石中,如法炼已,离一切垢,转复明净。】
金刚藏菩萨说:就好像在提炼金子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把真金放在矾石当中(矾石就是明矾、矿石或者含着硫酸盐的石头),如法地进行提炼,就能够使这个金子除掉一切的渣滓和垢污,越来越明净。
【菩萨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
菩萨们安住在二地「离垢地」也是这样的,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无量劫)都远离了悭惜吝啬、远离了嫉妒,也不会破戒(所以我们就知道,如果一个人经常破戒,他肯定不是二地菩萨)。他们修习布施,也修习持戒,非常的清净满足。
【佛子,此菩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余非不行,但随力随分。】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其实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四摄法)当中的「爱语摄」偏多,经常讲一些温言软语,讲一些大家喜欢听的话,或者有哲理、有意义的话。
在「十波罗蜜」当中,他们比较重视「持戒」,这一点就修得比较突出。那么「四摄法」的其他三种摄法——「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也修(也不是不修),但是随力、随分而修(随缘)。
他们尤其重视「爱语摄」,在「十波罗蜜」中尤其重视「持戒波罗蜜」。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
金刚藏菩萨说:以上就是简单地讲了讲二地「离垢地」大菩萨的情况。
【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
安住在「离垢地」,这些大菩萨经常会化现成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特别爱正法,所以成为「大法主」(他们也能够讲法的),「具足七宝」(「七种宝」在《涅槃经》中讲得很细,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只要他是转轮圣王,他就一定会「七宝具足」,有「自在之力」,能够除掉一切众生的悭贪、破戒的垢染,以善巧方便帮助大家安住在「十善业道」当中。
【为大施主,周给无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
而且,第二「离垢地」的大菩萨化现成转轮圣王的话,也特别爱作布施,「周给无尽」——只要民众有需要,他就会去布施,没有穷尽。
「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四摄法),所做的一切都「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时刻都想着「佛、法、僧」,而且时刻都想着怎么样具足「一切种智」、「一切智智」。
【又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
二地「离垢地」的菩萨们心里还这样想:「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他们也非常的出类拔萃,也立下了宏大的志向,非常希望成为众生中首领一般的人物,成为最殊胜的、最微妙的、最无上的,乃至像佛一样——成为「一切智智者」、成为众生真正的依止之处(也就是说,众生会把他的信仰投射在这里,而不是别的地方)。
【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舍家、妻子、五欲。】
那么,常常化现成转轮圣王的这些二地菩萨们,他们要是想出家,在佛法中勤行精进,他们就能够真的舍得下世俗的家庭,舍得下妻子、孩子和「五欲」。
 
【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三昧,得见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动千世界,乃至能示现千身,于一一身能示现千菩萨以为眷属;】
出家之后,修行非常精进,一念之间就能够证得千种三昧。
大家记得,在讲到初地菩萨的时候说,一念之间证得「百种三昧」;那么,二地菩萨证得千种三昧,又高了一个层级了。
而且一念之间,初地菩萨能见百佛,二地菩萨能见千佛,了知千佛神力,能够震动千佛世界,乃至示现千种身形,依着每一种身形都能够示现一千个菩萨作为眷属。
【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如果说,二地菩萨们的殊胜的愿力自在地示现的话,他们所证得的三昧的数量、能见到的佛的数量、了知的佛的神力的数量、震动的世界的数量、示现的身形的数量,等等等等,都是更多更多的,远远超过前面所讲的,用百劫、千劫甚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这么多劫)都数不过来。

我们看看,从初地菩萨到二地菩萨又晋级了,从「百」变成「千」了,当然,以后每上一个新台阶还会晋级的,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有的师兄学个三、五年就已经有所证悟了,是吧?但依然看到佛门中有很多大德,修了几十年还在精进地修,为什么?因为前路漫漫无止境啊!修三、五年和修十三年、十五年肯定不一样,跟修三十年、五十年又肯定不一样了……所以修行只要开始了,它就是一辈子的事情,而且过了这辈子,还有下辈子,是吧?就算去佛国了,乘愿再来,那还会有下辈子的嘛!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
接下来,金刚藏菩萨就想重新强调一下前面所讲的法义,就说了一个偈颂:(可以说,二地「离垢地」讲得还是比较快的)。
【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二地菩萨们因为持戒很严密,心很清净,非常直率、单纯、直接,而且心亦柔软,又非常有力量,他们很好地调伏了心,他们的心非常寂静和纯善,这是一些特点,大家要记住!
  
【住此成就戒功德,远离杀生不恼害,亦离偷盗及邪淫,妄恶乖离无义语。
不贪财物常慈愍,正道直心无谄伪,
离险舍慢极调柔,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狱畜生受众苦,饿鬼烧燃出猛焰,
一切皆由罪所致,我当离彼住实法。】
首先自己先能够出离恶道,甚至出离轮回。先把自己救出来,然后再想办法救众生。
【人中随意得受生,乃至顶天禅定乐,独觉声闻佛乘道,皆因十善而成就。】

我们都知道有一部经是《十善业道经》,是佛在龙宫里讲的。「十善业道」看着简单,其实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做到的事情。

这里讲:独觉乘、声闻乘或者佛乘,这一切圣道都是因「十善业道」而成就的。十善业道是一切圣果的基础、基石。我们也记得在《地藏十轮经》当中反复强调十善业道。
【如是思惟不放逸,自持净戒教他护,复见群生受众苦,转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常怀忿恨多诤讼,
贪求境界无足期,我应令彼除三毒。】
平凡众生中有很多的愚昧者、有很多的抱持邪见者,常常怀着愤恨心,经常争来吵去,甚至过分地贪求境界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是「贪、嗔、痴」(三毒)所导致的。在最原始的佛教——「巴利三藏」中,佛也是反复强调,要断除「贪、嗔、痴」。
【愚痴大暗所缠覆,入大险道邪见网,生死笼槛怨所拘,我应令彼摧魔贼。
四流漂荡心没溺,三界焚如苦无量,
计蕴为宅我在中,为欲度彼勤行道。】
这里的「四流」是指的「生、老、病、死」。生、老、病、死的瀑流淹没了一切众生。
「计蕴为宅」就是把「五蕴」(即「五阴」——「色、受、想、行、识」)当成自己的房子了,住在里面,这个比喻相当的形象。我们谁又能真正地出离五蕴呢?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在五蕴当中完成,观世音菩萨说:「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这里的「空」有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真心自性」,五蕴其实就是真心自性幻化出来的,也等于是真心自性。其实五蕴含着真心自性的元素,但是我们著于表相的时候就好像背离了真心自性一样。但是,如果在「五蕴」当中能够透过「五蕴」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五蕴就是真心自性。怎样透过五蕴呢?因为五蕴本身就是幻有,它不是实有,想透过它很容易,只要了解到五蕴的生灭无常变化之相,当下就透过它。透过这无常的善变,看到背后的恒常清净。所以这里讲,把五蕴当作自己的宅子(当做自己的住宅和房子)的话,就相当于我们以无常善变的这一切幻为自己的房子了,这房子是一直在变的……
 
【设求出离心下劣,舍于最上佛智慧,我欲令彼住大乘,发勤精进无厌足。】
有的人想要出离,但是他的心量不够大,慈悲心也不够强,所以证得了声闻乘或者独觉乘。二地菩萨就希望能够帮助这些众生求得最上佛的智慧,安住在大乘,一直精进。
【菩萨住此集功德,见无量佛咸供养,亿劫修治善更明,如以好药炼真金。
佛子住此作轮王,普化众生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习,为成十力救于世。
欲舍王位及财宝,即弃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勤一念中,获千三昧见千佛。
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
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群生。】
金刚藏菩萨说:二地菩萨就能够显现所有的种种神通力了。
【一切世间利益者,所修菩萨最胜行,如是第二地功德,为诸佛子已开演。
佛子得闻此地行,菩萨境界难思议,
靡不恭敬心欢喜,散华空中为供养,】
金刚藏菩萨讲完了「二地」的大概情况之后,与会的大众们非常的欢喜,他们怀着恭敬心就在空中去撒花,去供养金刚藏菩萨。
赞叹说:
【赞言善哉大山王,慈心愍念诸众生,善说智者律仪法,第二地中之行相。】
赞美金刚藏菩萨的智慧像大山之王一样,他是怀着慈悲心,愍念所有的众生才给大家讲解的,他善于讲解第二地智慧者的律仪之法(持戒方面)。

上节课不是讲得很细吗,如果行十种不善业道会有什么样的果报……讲这些讲得很细。

那么,大家就赞叹金刚藏菩萨说:你讲得特别好,这「二地」大概的我们都了解了。
  
【是诸菩萨微妙行,真实无异无差别,为欲利益诸群生,如是演说最清净。】
还是在赞美金刚藏菩萨,说:您讲的二地菩萨的微妙行和他们的真实情况没有什么差别,您表述得非常精准到位,您是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才这样讲说的,而且您的演说非常清净。
【一切人天供养者,愿为演说第三地,与法相应诸智业,如其境界希具阐!】
「二地」刚刚听完,大家又盼着赶紧讲一下「第三地」的情况,说:金刚藏菩萨,您是值得一切人和天界供养的圣者,请您给大家讲讲「三地」什么样子吧!
与法相应的种种智慧之业,就是三地菩萨是怎样与佛法相应的呀?在智慧方面有怎样的圣行呀?他们的境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呀?真的希望您都能够详细地给我们讲一讲。
【大仙所有施戒法,忍辱精进禅智慧,及以方便慈悲道,佛清净行愿皆说!】
「大仙」指的是佛。
佛的所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具体是怎么修的?以及佛的方便慈悲之道、佛的清净之行,这些您要是能讲,都给我们讲讲吧!
【时解脱月复请言:无畏大士金刚藏,愿说趣入第三地,柔和心者诸功德!】
而且,大众当中的解脱月菩萨也在祈请,说:无所畏惧的伟大的大菩萨金刚藏,「愿说趣入第三地,柔和心者诸功德」,请您给大家讲一讲吧,这趣入到第三地的大菩萨们,他们的「柔和心」是什么样子呀?他们有怎样的功德呀?希望您讲一下吧!

从解脱月菩萨这个祈请当中来看,他其实是了解第三地的,他是为了利益与会的这些不太了解三地情况的众生,所以才祈请的,所以感觉学习《华严经》就像看戏一样,也是挺有趣味性的,个别地方代入感也比较强。

那么,关于二地菩萨,我们一定要记住——他们持戒非常清净,而且非常慈悲,还有就是神通力很强(戒生定、定生神通,既然戒到达了一定程度,神通力一定是很强的)。

 

有个别师兄向我们反映说:每一次我们带着大家一起举行禅修课的时候,大家劲头都很足,一到放开了自由修的时候就没有动力了(就比较懒散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一个是可以复习过去讲过的共修课、禅修课;还有就是你在你身边找到三五个同道的好友,定个时间一起来打坐,无论是你在网上建个小群约一下,还是说真的就到哪个师兄的家里面(三五个人,也不要太多,就这几个人就够了),坐在一起打坐,就不容易懈怠了。

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个人的力量就像小火星,但是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共修其实也是一种善念的连接,比如说:有几个师兄都发了大愿了,在一起共修的时候,就好像这所有的愿心凝合在一起了一样,力量确实是无穷的。

而且佛经中也讲过:以前有一个婆罗门,非常聪明有智慧,他和三十二个朋友一起去修福德,后来命终之后就生到了忉利天,成为了忉利天的天王,其他的三十二个人(本来是大臣),后来也管理各个天国。因为忉利天是三十三天嘛(一共有三十三个天国),中间最大的是忉利天王(那个婆罗门在管),其他的那些小国,也都是他的朋友在管。所以说,如果我们身边有志同道合的师兄一起共修,到最后可能互相得利(一起去极乐世界﹑一起去净琉璃世界……),这样也是很温馨﹑很美好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吧!整体来讲,「离垢地」的菩萨给我们的印象还是清净﹑透明﹑透亮……

感谢金刚藏菩萨的讲解,我们期待着听一下第三地的情况。

感谢《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经》107(第三五卷)十地品 第二十六之二(下) 2020-09-11
                               
                           
                                ◎ 开悟了就不执着了?|随缘问答 2020-09-11
                               
                           
                                ◎ 为什么修行人最好不要喝酒?佛说喝酒的人易有这6种变化 2020-09-10
                               
                           
                                ◎ 想受菩萨戒却又怕犯戒,怎么办? 2020-09-08
                               
                           
                                ◎ 用哪个角度看世界才能更好的生活?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角度? 2020-09-07
                               
                           
                                ◎ 如何冲破命运的枷锁把命改?这个视频认真听认真悟。。。 2020-09-06
                               

设置星标 添加到桌面

能更方便更快捷的找到我们





阅读原文, 查看华严目录
 点赞认同, 点在看法布施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华严经》006(第〇二卷)〔终极版〕

大家好,今天的这节课包括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依然是类似的。首先讲,某某贵宾证得了什么样的解脱门,之后就是贵宾代表的发言(讲说偈颂)。我们今天重点看一下五个偈颂。【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

《华严经》 008(第〇三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08(第〇三卷)下〔终极版〕

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在释迦佛证道以后,各界来了很多的贵宾。【复次,示现宫殿主昼神,得普入一切世间解脱门;发...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6(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普贤三昧品 第三上节课我们讲到,普贤菩萨入到了「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昨天在课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基督教的一个殊胜数字——...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下〔终极版〕

《华严经》 027(第一一卷)下〔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品 第六‍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听普贤菩萨讲故事。上节课说到: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给大威光...

《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35(第一三卷)上〔终极版〕

音频首发于蜻蜓FM:醍醐学院【尔时,光明过十千世界,遍照东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