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正文内容

【禅修课】第一期011“慈悲”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师兄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师兄,在百忙之中还能抽时间跟大家一起共修。我们在家的修行人每天总是很多琐事……今天,我的事情也比较多……所以,今天的禅修课就发得晚了点儿,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共修的好处就是:因为你知道大家每到这个时间(每个晚上)都会一起做禅修。如果你不做,你会有些许的负罪感……所以,你会挤时间也要来做这个功课。
如果是单独修(松散地,大家不是一起共修的状态),那么一没时间,大家就不做了,这样「禅修」就中断了……
这个「禅修」其实就像挖井一样:今天挖一锹,明天挖一锹……在同样的位置一直向下挖……挖得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水就冒出来了……在挖的过程中,你不要有期待,不要有刻意的(任何的)紧张的心理,就是放松的……
每到晚上就养成习惯:该挖井了……今天挖一锹,明天在同样的位置再向下挖一锹……挖着挖着,让这个水自然地(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来……你不要着急、不要期盼,也不要看着别人(啊,他那儿已经出水了,他那儿打出来两桶水了……),不要管别人,自己修自己的……
虽然大家一起在共修,但是,每个人修得的东西都完完全全是你自己的,别人偷不去……你想分享给别人也不成,这就是「实证」。「实证」需要自己亲自去「体证」,没有人能代替你……这个「实证」非常的关键,非常的重要……

白天,跟玉龙雪山师兄聊天儿,我们也谈:「实证」的重要性。你看了再多的经、你头脑上再明白(就好像你把英国的地图都背下来了,每条街道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你没有去过英国),那也没用……你把地图背下来,背得再精熟都没用……无法取代你真正地踏上英国那片土地。
所以说,你学佛想知道什么样才是佛所处的「三摩地」?怎么样才算是「现一切色身三昧」?又是这三昧、那三昧,这正定、那正定,这三摩地、那三摩地……你需要「实证」。「实证」的感觉真的是跟你用「头脑」(知见)上理解是完全、完全不同的……
你用「头脑」(知见)上理解:就好像到饭店,翻开菜单儿一看:这个菜、那个菜……拍得特别漂亮、诱人食欲、馋涎欲滴……但是,你没有吃到嘴里,你也没有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所以,还是要「实修」、「实证」……
菩萨日常要按照「六度」去修行,「禅定」是非常重要的啊!「禅定」这个环节你要是缺少的话,早晚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其实,「禅修」也有点儿像跳高运动员跳高,每天都在重复相同的动作……但是,非常的重要,每天都要训练……
没有任何一个跳高的世界冠军是说:他一下子就冲破了世界纪录了(就跳了那么一下,从来没跳过),跳了一下,结果就破了世界纪录,就成了冠军……
任何一个冠军,都是天天在重复那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天天在重复……慢慢的,「量变形成质变」,质变再积累,形成更大的质变……就这样,你就突破了这个区宇、那个区宇……「色、受、想、行、识」一切的区宇,慢慢你都突破了……
我们每一天的禅修课,都会伴随着很多的废话……因为有这些废话,所以让大家感觉不是很枯燥……所以说:凡事都有两面……

接下来,各位师兄可能都是已经坐着的状态了……大家闭上眼睛,左、右摇晃一下自己的身体,感受一下你哪里还不够放松(还绷得很紧),想办法让那个位置柔软下来……从上到下都要放松,都要柔软……这个非常重要。
然后,你也可以想象:你就是一条蛇,正在水里游泳……你想一想:蛇在水里游泳,那种自由无碍的状态……
想象:你是一条蛇在水里游泳,你的身体左右地成S形晃动……感受一下你哪个关节、哪片肌肉还有紧张的感觉……要想办法让那个地方变得放松、变得柔软……
这个禅修进行到今天为止,大家的反映还都是不错的……很多师兄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有的师兄前世应该也是修行人,应该也经常打坐,讲了没几节课,她说:讲“悬浮”那节课的时候,我感觉我飘起来了,我的「内在」在旋转,非常强烈的感受……
也有的师兄说:看到光啊,或者身体发热呀……我们一再强调:放松和柔软……你这个血脉、气脉很通畅(没有淤堵),新陈代谢就比平常更顺利(就是说不堵车)嘛……因为「不堵车」的原因,所以,产生的热量就多,我们这个发电机发的热就多,你这样理解也可以。
那么,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从能量的角度去理解):佛菩萨的震频是相当高的,他们相对于我们是相当有能量的「能量体」……
当你在绝对放松的状态下,听着我们讲这个《梵网经》的经文,你就在连接诸佛的源头——连接卢舍那佛、连接释迦牟尼佛、连接当时跟着释迦牟尼佛一起到莲花台藏世界去的所有的大德们……你在跟他们进行能量的连接,你越放松,这个能量连接越好……
就好像「温度」,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走向温度低的地方……「能量」:那边很充足,你这里很缺乏,这个「能量」就向你这里传导,导致你「发热」……这个「发热」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都是蛮正常的。
还有一些师兄,通过极致地放松,发现了自己身体中过去没发现的一些隐藏的病症,或者一些征兆……这都是非常好的。相当于你在极致的(身心的)放松当中,给自己做了一个小型的体检……你能够明确地感觉到:这儿酸,那儿痛,这儿痒,或者这里淤堵……这都是好现象。所以说,「禅修」要是做好了,对于身心的健康都非常的有帮助。

接下来,请大家睁开眼睛……你盯着你面前的一个地方看,如果你现在周围一片黑暗,那你就看你面前的黑暗,目不斜视,就看面前黑暗……
如果你面前有什么物体,比如说:我面前有一个笔记本电脑(有一个电脑,有一个屏幕),我就盯着这个屏幕的一角儿看……
大家一直盯着一个地方看……你看看你的视线随意地往前一看会落在哪儿,你就一直把你的视线落在那个地方,一直落在那个地方……可以眨眼睛啊,很放松地盯住一个地方看,一直就看那一个地方,很放松,也可以眨眼睛……
这样,大家会感觉怎么样?有一种「妄念顿消」的感觉,是吧?有点类似「发呆」或者「愣神儿」……
当你随意地盯住一个地方看,又不再移动你的视线的时候,好像你的思想也开始停止了,是不是?而且,你看久了那个地方,你会发现你超离了那个地方,你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像也没有在看那个地方,但是,视线就是停在那儿不动……然后,也没有其它的妄念。
很多师兄都说:打坐的时候很容易妄念纷飞……其实,有很多技巧,你可以立刻让自己妄念就消失……刚才讲的就是一个技巧。看上去像「发呆」(找一个地方让你发呆),实际上,那一刻你没有妄念。
那「发呆」是不是入定呢?——不是。「发呆」这一刻,你虽然也很超离,也没有妄念,但它是「死」的状态,它没有办法生出更多的东西……你哪怕在这儿「发呆」一万年,那也不叫「入定」。
你会感觉这个「发呆」:大家还是盯着一个地方看,随意盯着一个地方,不要动你的视线,放松地看,眼睛也可以眨,就放松地看那个地方……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绝对静止的「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在「发呆」里面,你无法「创造」、无法「生成」更新的东西,甚至你的「觉性」似乎都消失了……你就是「静止」,像枯木一样的——这是「发呆」。
那什么是「入定」呢?(很类似「发呆」……)——「一念不生」,但是,是活泼泼的,充满「觉性」的,了了分明的状态,这个是「入定」。

这个佛家讲的入定也并不是说你就「死定」在那儿,它是「松、空、定」……「松、空、定」,一说「松」:很放松、很打开、完全彻底地打开,完全彻底地打开,打开到「小我」都消失了……
所以说,昨天有的师兄讲:我打坐到一定程度很静,「一念不生」……我怎么会有「恐惧」?——「恐惧」是来自「小我」的,这个「真我」祂不会有恐惧的……到处都在,祂又怎么会恐惧呢?
「恐惧」是「小我」在恐惧,你的「小我」的意识还在起作用,你要放下那个「小我」的纠结……还是要彻底地再「松」一点、再「松」一点,再「空」一点、再空一点……
「松」:很松很松,很空很空,你就无所著嘛,你就很舒适嘛……你感觉自己像空气一样到处都在,无比的舒适,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障碍你……就是这种很「松」、很「空」的定,才是佛家讲的「入定」的状态……
然后,「入定」之后会怎样啊?大家从现在开始可以闭上眼睛了,闭上眼睛……「入定」之后,会怎样?我们讲了:你不能抱着一个「期求」的心,也不能抱着一个「等待」的心,也不能抱着一个「寻找」的心,你就是享受这个「松、空、定」……
你就是「空气」,到处遍在,就享受这个状态……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有什么东西产生了……但是,不管什么产生,你要知道:「凡所有动皆是妄」,记住这句话(不是说「凡所有相皆是妄」)——「凡所有动皆是妄」。
这个「动」,包括你身体的一些特别的感受(各式各样的,一会儿冷、麻、酸、胀、热)……这都是正常的,包括转、旋转之类的,都是正常的啊……
「凡所有动皆是虚妄」,那「意念」的动更是「虚妄」……「凡所有动皆是虚妄」,保持在「松、空、定」,很舒适、很美好……
在这个状态保持了几分钟,大家应该感觉还是比较舒适的……但是,「舒适」并不是我们前期禅修的目的,我们前期的禅修,目的是「磨刀」……
一直跟大家讲:「磨刀不误砍柴工」……继续还要「磨刀」,我们的「刀」需要变得更锋利……「磨刀」就是训练我们自己,具备「佛骨」、「佛髓」和「佛心」……你要完全地把自己打造成一尊佛(一尊化身佛),然后你再打坐……那么,一切就太容易、太容易、太容易了……
所以,前期「磨刀」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它会扰乱你的「清净」、你的「定」,但是,这个过程有它的「深义」在啊……总有一天,大家能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花好长好长的时间来「磨刀」……

接下来,各位师兄还是放松地活动一下你的身体……活动一下你的头、你的脖颈,可以转转圈儿之类的……捏捏胳膊、揉揉腰都可以啊……让自己很舒适、很柔软、很放松……
接着,大家还是闭上眼睛观想:你的面前有一个飘着香味儿的莲花座(这个香味儿不浓、不淡,恰到好处)……这个香味儿就是你面前的这个莲花座自身的生命力,它充满生机……
你面前的这个莲花座是有温度的,它的温度跟你的体温是非常协调的……
你面前的这个莲花座,正在顺时针旋转着,向你展示它的姿彩和美丽……
这个莲花座是你喜欢的颜色;是你喜欢的质态;是你喜欢的形状、大小……非常的适合你。它就是你的坐骑,它在你的面前顺时针地旋转……好像在期待,好像在跟你讲话,好像在渴盼什么——它在渴盼跟你的「连接」和「融合」……
你的莲花座其实是你「内在」一个美好的心愿的化现……每个人的内心都相当的柔软,那个非常温柔、美好的部分,化现了一个莲花座出来……
这个温柔和美好,它象征着人性深处的「善」……「善」的本能形成了你面前的这个温柔、美好的、最体贴你心意的莲花座……它在温柔地旋转,甚至有一些妩媚的感觉,它很吸引你……

接下来,大家观想:这个莲花座旋转着、旋转着、旋转着……就旋转到了自己的座下。你现在就正坐在你的莲花座上,我也正坐在我的莲花座上,感觉很舒适……有一些淡淡的清香,让我感觉非常的愉悦……
那么接下来,又是「弹指间」,我们就来到了莲花台藏世界(佛世界的中心)……莲花台藏世界的卢舍那佛,他拥有非常巨大的莲花台(莲花座),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来领受他的话语,感受他给我们的加持……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长养十心者。”】
他处于佛世界的中心,他的每句话我们都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每一句话都要仔细听、仔细听,一定要消化、吸收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是本源佛在给我们「灌顶」、在给我们「加持」……
卢舍那佛今天开始讲「十长养心」了。你作为一个修行人,想要成佛,一开始发心了(这个小的幼芽开始冒出土来了)……接着,要长养它,让这个小幼苗慢慢地生长……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慈心:若佛子,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如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法轮,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首先,第一个是「慈心」(慈悲心的「慈」)。卢舍那佛就好像我们的父亲一样,谆谆地教导我们,说:你要是真正的佛子(你是真正的能够继承佛陀家业的人),佛陀的千秋家业、千秋大业就将委任给你了……,你要担得起这个责任、这个担子。
卢舍那佛又好像是那个《狮子王》动画片儿里的大狮子王,带着他旁边儿的小狮子,给这个小狮子看:你看前面远方这一片「一望无际」,都是我们的国土……以后,你就是狮子王!
我们现在是小佛子,正在被佛父亲来教育,佛父亲告诉我们:你们作为法王子(你们作为小佛子),未来你们就是佛,你们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第一「慈心」(慈悲之心),真正的佛子要常行「慈心」(慈悲之心)。这个「慈」代表什么?——给予众生快乐,爱护众生,让一切人感觉舒适,出发点都是为了对众生的爱……就是说你要爱你的人民,你的人民才会爱你……你要爱众生,众生才会爱你……
为什么众生爱佛?因为佛普度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让所有的众生提升自己的生命维次,到更美好的世界去生活……佛的出发点永远是丝丝毫毫都在为众生考虑。所以众生爱他……佛是如此的无私……所以众生爱他。
你要想让人民拥护你,让众生拥护你,你要常行「慈心」(慈悲之心)……这种「慈悲之心」不是你冷着脸、拉长脸,刻意地去做的,并不是一种冷笑……它是发自内心的「慈悲」,这种「慈悲」让你感觉「快乐」……这种「慈悲」是所有佛「快乐」的根本原因。
这种「慈悲」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在「无我」的智慧中产生的。当你完全放松、完全打开,你跟整个虚空法界「合二为一」的时候,在这种「无我」当中产生了这种「慈悲」。它是「本能」地产生的……因为你就是整个虚空法界,所以,虚空法界任何一个地方有灾祸了、有病苦了,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对吗?
这个「毒瘤」没有长在别人身上,它长在你的「本体」之上……所以,你会「本能」地慈悲。因为,一切一切「外在」的,其实都是「内在」的,都是你本身……这是「本能」的慈悲,不是刻意的,不是做作的……
「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如化、如如无二」。当你完全地「松」、「空」、「定」,柔软、放松、化空……当这样的时候,你的「色、受、想、行、识」一切妄想的集成,慢慢的,都在融化……因为你融化了,所以,因为你而产生的「色、受、想、行、识」全都融化了……融化在那个「宇宙本性」的「无生、无住、无灭」里面……你感觉自己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如梦、如幻,如幻、如化……

这个时候,你没有陷入死死的「断灭空」,也没有执著任何的「相」……你不在「有」这边儿,也不在死死的「无」那边儿……因为,「有」和「无」都是「妄」,都是「识心」的分别之「妄」……你不住在两边,也没有刻意地想在中间……没有。
你就是整个地放松,完全地放松,与虚空法界完全地合一……哪里都「不住」,只有两个字能形容你的状态,就是「如如」……
这样的你在生活中的状态:你不会排斥任何事情来到你的身边;不会排斥任何人的「不良的表现」来到你的身边;你不会因为任何事的变化,而生起不良的情绪……
你总是很「松」、很「空」、很「软」,你能包纳一切……就像空气一样,无限大的,无限(有弹性)的心胸……
你会永远在生活中保持你的微笑、保持你的淡定、保持你的热心肠……该较真儿的时候一定要较真儿,在法理方面一定不能走偏,这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该「松」、该「软」的时候,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因为很「松」、很「空」、很「软」),这个伤害找不到它的受力点……慢慢的,你说把一个刀子远远地抛向远方的「空气」,结果会怎样?——这个刀子会掉落下来……「空气」没有一个很实质性的受力点,刀子扎不到它身上,所以,刀子很沮丧地掉落下来……
任何人对你的伤害,都像是抛向你的「刀子」,但是,你是「空气」……这个刀子抛向你,没有著力点,它就掉下来……
真正的开悟者,在生活中表现永远是柔和的、温软的、慈爱的、绽放着光芒的……这个光芒也是含蓄的、温柔的、低调的、不刺眼的……这是真正的开悟者。

卢舍那佛还告诉我们:「一切修行成法轮」。只要你持续地修行,你就在开始转动正法的法轮……因为,你越修行你越接近「实质」和「实相」……你越挖井,你就越跟水靠近……每挖一锹下去,你就离水更近一些……
所以,每一步的修行,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天的禅修你都应该为自己鼓掌:我又做了一次禅修,非常棒,没有中断……挖井的过程,中途没有停下来,这个持续的力量非常的重要!如果你中断了一天、两天,下一次再捡起来,就会有陌生的感觉……你需要非常费力气地去衔接上次你所到达的状态……
中断一次禅修,往往需要三到四天,甚至五到六天才能重新捡拾起上次的那个状态……所以,最好是一天都不中断。
有时间的师兄就早一点儿听、早一点儿做这个禅修;没有时间的就晚一些做。但是,最好每天都做一做,每天都向深处挖你的井,每天你都会有别样的感受……这个感受充实了我们的生命体验,对不对?
在过去没有禅修之前,这个时间你可能在娱乐、在看电视、在玩儿手机(又累眼睛)……现在,闭上眼睛休息休息,体会一下身心放松的极致的愉悦……即便是你到最后也没证得什么佛果,但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天的禅修的时间段里,你至少都是享受快乐的状态……这个就很有意义。你总归没有「妄念」,充满「善念」,充满「正念」,没有虚度你的人生时光……

卢舍那佛说:一切的修行,都在成就你的「法轮」。每一天你都在推动你的「法轮」,你知道吗?你已经成为佛弟子,你已经开始准备要转动你的「法轮」……「法」将会在你这里生根发芽,找到它的土壤……每一个师兄当他成就的时候,他讲经说法都会有他的特色(他独特的味道)……
像今天在一号院(醍醐学院微信群),在讲关于父母和子女投胎转世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好久不见的乐丁师兄突然又回来,然后,对于这个「共业」、「同分妄见」、「别业妄见」的这个解说非常的到位……而且,我感觉比我讲得还要好,她用了《楞严经》里的两个专业术语,去形容父母和子女的「共业」和「个别性的业」的关系,讲得非常的棒。
很多师兄有一天都会超过你面前所听到的这个所谓的醍醐……每个师兄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你们会转动不同色彩、不同形状的「法轮」,你们都将延续佛陀的「法身慧命」……「正法」会在你们的身上得以延续……
所以,每位师兄,我们要感受到:我们与佛陀在本源上、在血脉里的这种「连接」……这种「连接」可以激发我们无穷无尽的动力(在我们以后的修行过程当中)……
那么,一切的修行都将推动我们,把我们推向那个「高处」,推向那个我们所向往的地方……之后的目的是什么?——是「化被一切」,能做一点儿就做一点儿……
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帮助那些刚入学的人,对不对?那些幼儿园的学生,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你可以帮助,对不对?当你上到五年级,连四年级的学生你也可以帮助了……当你上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你都可以去帮助了,是不是?当你成为博士后,见多识广,你又可以利益更多众生……
你每前进一步就意味着,你「化被」众生的能力就在增强……没有白费的修行,没有白下的苦功。在你边学边做、边助人为乐的这个过程中,你慢慢的会生起一种「正信」……真正的佛弟子边学边教,学到一点就教给别人,分享出去(随喜分享出去、回向出去)……
每做一点都分享出去,每做一点都分享出去……在这种付出里面你会得到极致的快乐……在这种付出的慈悲和爱里,你能生起真正的「正信」。

什么是真正的「正信」?各位师兄,真正的「正信」不是说:我抱住一句完美的经文背下来,到哪儿都去用……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正信」是一颗慈悲的、利益众生的「爱心」。如果你抱持着这种「慈悲」、这种「善良」,你这辈子就算修不成阿罗汉、跳不出三界,但是,你至少来世必定成人、成天界的人,必定有「人天福报」等着你……至少,周围人给你的评价: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有谁配称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先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我们付出的时候,慢慢的,你就在打造自己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佛的骨头就是他的「善」、他的「爱」,而不是他的「骄傲」、他的「自高、自大」……
真正的「正信」就是善良的「善」(一个字),非常的重要……什么是「正信」?——善良的「善」是真正的「正信」。你拥有再多的「正法」和「知见」,哪怕你的脑子也像电脑一样,把「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那又怎样?如果你不善良,不能把「正法」用在正地方(如果是邪人去看「正法」),他会把「正法」也看成「邪法」,讲出来的「正法」味道也变了、方向也错了,贻害了很多大众……
这个善良太重要了!初发心是为了大家好,为了众生好,你会对你讲的每一句话负责任。如果你能做到对自己讲的每一句话负责任,自然而然,你不可能去三恶道。
那些肆意地讲话,不想想后果的人:没有为众生着想,只是沉溺在「我慢」里面,自我欣赏而已(是在自我欣赏,在抒发自己的知见,不知道适不适合众生,是不是对众生真的好……),他们已经陶醉在非常大的、非常虚幻的一个加引号的「我」里面了……但是,真正的佛弟子,充满「正信」。「正信」的根源就是善良的「善」。一定要为众生去服务,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

如果,你能够在付出中、在帮助别人中、在边学边教中得到利益的话,任何的邪魔外道都拿你没办法了……因为魔是「自私」的,你是「无私」的。你走的是佛这条路,魔的那条路你毫不感兴趣……所以他就干扰不了你了。
所以,在成佛之前,先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个是成佛的根基中的根基。如果你连「善」都不「善」,你越修越可怕,对吗?越修证明你的魔力越强……那最可怕、更可怕,那还不如不修呢……如果,你连善良都做不到,你还不如不学佛呢!打什么坐呀?肯定走火入魔,那是必定的……
如果你很善良、很善良,一直为众生考虑,一直为众生付出,你尽情打坐都不会「着魔」的,各位师兄。为什么「着魔」?——是因为贪心。为什么有贪?因为「我执」、因为「我」,这个加引号的「我」在作祟……「我」想得道、「我」想要神通、「我」想要境界、「我」想快快快、「我」想怎样怎样……为什么「着魔」?——都是贪,贪的背后都是「我执」……
如果你「付出」习惯了,你的「小我」被撑得无限大,甚至你都看不到你的「小我」了,你打坐是不可能「着魔」的。

接下来,卢舍那佛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弟子,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你是慈悲的、你是喜悦的,你会把慈悲和喜悦的香水洒得到处都是……
所有被这个香水洒到的众生,都充满慈悲和喜悦。「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虽然,你利益了无穷无尽的众生,但是,又好像没有利益任何众生,因为你不「执著」。你只是随缘方便去帮助、去救护、去度脱,去教授你所学到的、你所拥有的,或者你所悟得的精华……随缘去做,做完就放下……所以,好像在「空」中做一样,做了像没做一样……
这种你所做的「善」(所谓的「善」是假名为「善」),你分不清它是「善」是「恶」,没有办法用任何的语言去形容……因为,真正的佛弟子,永远处在「空性的三昧」状态当中……该做的时候就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完就放下它……达摩祖师救小孩儿,救完就放下他,没有再想着,不需要再继续想着,不需要再粘著任何事情……
我们在学《维摩诘经》的时候,有一个段落特别的美好,大家还记得天女散花的那个段落,说:天女降下来很多花朵(从空中散下来好多花朵)……
这些花朵很奇怪,落到菩萨身上,这些花朵就自然地滑落了;落到阿罗汉身上(落到像须菩提、伽舍、舍利弗……这些阿罗汉身上)就粘住了,这个天花儿就掉不下来了,越积越多……然后,舍利弗还挺着急:哎呀,我们这些出家人顶着这么多花儿算什么呀?怎么不掉下去呢?为什么呀?菩萨在做布施的时候「三轮体空」,没有「我」,没有「我所」,没有我用来「布施」的一切……「三轮体空」(完全无「执著」,做了就做了,然后就放下了)。
所以天花儿降下来(再美的香花儿),对他来说,他不「执著」……他就是沉在这种三昧的空性当中,享受着香香的天花的降落……降落就降落,不执著……

阿罗汉还「著相」,还有一些些微的习气没有断尽。因为他还「著相」,一看天花来了:啊,真美好……一动这个意念,天花儿粘住他了……你不是说我美好吗?我爱上你了,我不走了……你不是喜欢我吗?我也喜欢你……这个「外在」的事相对你的粘著啊……你仔细剖析:都是你「内在」深处对它有了粘著造成的,对不对呀?
有的时候,男子或者女人就怀疑某个异性喜欢自己:啊,他(她)一定喜欢我……我感觉他(她)喜欢我,事实上是怎么样?你特意地关注了他(她),你对他(她)往往有一种别样的感受,说不出来的感受……你被他(她)粘住了,你是被他(她)粘住了……然后,你还以为他(她)被你粘住了……
你要是完全地「心无挂碍」,你其实不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谁喜欢你……喜欢不喜欢对你来说都一样,就好像「空气」在你旁边,是中立的、客观的、无善无恶的、中性的……没有人说「空气」是我的敌人,或者「空气」是我的爱人……
「空气」就是这样的,散散的、散开的、自由自在的存在……你就享受它,你就本能地去呼吸它……没有人说我爱「空气」,我恨「空气」,是不是?如果你彻底地不「粘著」、「无挂碍」的话,你在生活中非常的快乐,非常的快乐……
真正的菩萨就已经做到这样的「无所著」的状态了,「无所著」……连这个「无所著」都忘记了,就是「如如」的、很舒服的状态……如果,你感觉你在生活中越来越快乐、包容心越来越强、越来越舒服……那就对了,那就修对了……
还有,前几天跟大家讲:在修行学经的过程中,不要「求理解」,要「求透脱」……什么叫刻意地去「理解」呢?哎呀,这个经文我搞不懂,我想得头都大了,仔细想啊……这叫试图去「理解」,你就被这个「食物」噎死了……这是一个很香美的糕点(佛陀造得很香美的糕点)……你往自己嘴里一放,哎呀,卡在嗓子了,憋住了……这就是「理解」。试图非常费劲儿地去「理解」,这样就会让你噎住……
要「求透脱」……什么是「透脱」?佛陀这个糕点非常好啊,你拿过来嚼一嚼,咽下去……很顺畅,没有卡在你的嗓子这儿,很顺,吃完了,而且很好地消化了、吸收了……这个就是「透脱」。读经要「求透脱」,不要「求理解」。一时半会儿的,这段儿经搞不懂,先放一放它……整部经先大概看完,整部经大概讲什么……过几天回过头来再看你不懂的这个地方……不要太「执著」于这个「文字相」,而卡在这儿了(这是指的不讲经的师兄)。
如果,你是讲经的师兄,那没办法,你必须把每个「文字相」都搞懂它……因为你搞不懂,你怎么讲呢?是不是啊?
如果你只是读经、只是学经,那么,你就「求透脱」啊,要顺畅……不要让经文「噎住」你!「噎住」你不是经文想要的目的。经文想要让你散开、化开,让你舒服,让你更灵活、更自由……你如果被「噎住」了,你会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有个「小我」,很痛苦地被「噎到」了,你的「小我」一紧张,它又绷紧了,对你严重严重不利的……要很润滑、很舒适地这样存在着……

我们知道,当我们的身体很健康的时候,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身体的存在。同样的,当你「小我」很放松的时候,你也往往意识不到「小我」的存在。而当你经常地去做各种各样的「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经常地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小我」很舒适……舒适的它都忘了自己还是小的,它以为自己是无限大的呢……那就对了。
一旦你这个「小我」一绷紧,这个「执念」就上来了……你这个「我执」就很浓重,就很难消掉了……所以说,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说:又要「认真」,又要「放松」……
「认真」:是每天都要不停止你的脚步,该读经的、该抄经的、该听经的、该打坐的……每天都做这样的事情,不要停住你的脚步……「放松」:用一个放松的心态去做,不要绷得很紧。
我们在家的修行人,有的时候说:我今天要读哪部经,那么,家里或者单位,非得出点儿事……就是让你没时间,那怎么办?——不要太「执著」。
我今天这经还没读呢,到半夜两点了,我还是读一下吧……读完了,三点了,还睡不睡觉呢?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会受影响……结果第二天,你这个精神状态不好,当天的功课也不会很有效地完成……
你要学会「放松」地「认真」和「认真」地「放松」。随顺众生意味着什么?偶尔也要随顺一下你自己——你也是众生啊……你也有不得已的时候,是吧?
单位要应酬,一定要喝酒……没办法,随顺一下众生吧……你就这样想,放松放松一下吧……回过头来知道我昨天喝酒,你要充满「觉知」……我今天喝酒了,但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并不是发心主动想要的,只是不得已的,随顺众生吧,没办法啊……
这件事过了就忘记它,不要很纠结,不要再纠结了,一纠结你又绷紧了,你又不「松」了……不「松」你就不能够回归「实相」……如果你始终「松」、「空」、「定」,「松」、「空」、「定」,里面一直有了了分明的「觉照」……其实,你在「持戒」方面就不会像过去那么累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开遮持犯」。
这个戒律有「开戒」的时候,什么时候要打开一下这个戒律?这个门不是天天要关得紧紧的,偶尔要开个缝,让你透口气……
在家的修行人跟出家人是不一样的,你要「体谅」自己,你甚至站在佛的角度「体谅」自己……「体谅」不是「纵容」,我相信大家能把握好这个尺度……
说前面这些话的目的,是让大家一定一定,任何时候都是「放松」的,不是紧张的……一紧张「我执」就现形了……不信你就观察一下,只要你是紧张的,你的「我执」又出现了……
只要你始终「松松松、空空空」,放松放松……你就意识不到你还有那个「我」了,一切都会非常非常的顺利……

【第二悲心:若佛子,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切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怨、亲怨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怨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接下来,卢舍那佛还告诉我们:真正的佛弟子,还要有「悲心」。「悲心」:就是拔除众生的苦。「以悲空空无相」,在你的「空」中要含着「慈悲」……所以说,佛陀的这种「空」、这种「定」(这种入定)不是外道的「死空」、「死定」,它充满情感、充满爱,充满情感、充满爱……这才是佛啊!
那么,在你的慈悲和爱中,你会自然而然地生起智慧……因为你的心很大,你一直在付出……
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你一直在付出……你这儿能量少了,所以宇宙会加倍地补足给你……你会发现:你越付出、越善良,你的智慧也会跟着增长……在无量的「慈悲」中会生起你的「智慧」……
因为你是无限的「慈悲」,非常的「慈悲」。然后,什么杀、盗、淫……自然而然放下了……你从「内在」改变了,你不需要刻意地去「持戒」了。
过去刚学佛,你把「五戒十善」背下来,提醒自己……但是现在,无尽的放松……无尽的慈悲……
一切的「五戒十善」不需要大脑思考,自然而然都做到了,做得无比的完美……自然而然,一切都成了……



醍醐学院所有音频、文稿等下载地址:

1、企业微信网盘(推荐):https://drive.weixin.qq.com/s?k=AMEAKAdgAG0gCCJ0wD

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打开链接即可下载,非常方便。

2、自建网站网盘:http://pan2.rukongmen.com/#s/8G7dNRig

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推荐用电脑下载。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

本文链接:https://tihuxueyuan.net/post/1960.html

相关文章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第三期 033 “众生界即是法身”

 ▼禅修课▲         ∧第三期∨“众生界...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80卷《华严经》▏要点复习001

《华严经》要点复习001CELEBRATION【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释迦牟尼佛...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华严经》274(第八〇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一(上)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要是能够听闻普贤菩萨的名字,或者说见到普贤菩萨的身形,这样的众生...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华严经》272(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下)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由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佛教故事】女子难陀得度因缘

关注「醍醐禅院」公众号佛教故事|Buddhist stories|女子难陀得度因缘昔日,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

《华严经》271(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华严经》271(第七九卷)入法界品 第三十九之二十

▲点击上面“醍醐禅院”关注我们!上节课讲到,善财童子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入定了……【尔时,弥勒菩萨摩...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