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华严经》终极版 > 正文内容

《华严经》106(第三四卷)十地品 第二十六之一(上)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吻砂石尽鲜。

此莲又变人,

长出一朵莲。

经书埋后山,


我们继续来到他化自在天王的宫殿,来聆听金刚藏菩萨讲解菩萨摩诃萨「十地」当中的初地——「欢喜地」(「欢喜地」包含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佛子,此菩萨复作是念:‘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静,如是寂灭,如是空,如是无相,如是无愿,如是无染,如是无量,如是广大。】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内心会这样想:诸佛正法,都是这样的深刻,都是这样的寂静,都是这样的寂灭,都是这样的「空」、「无相」、「无愿」,没有任何的染著;诸佛的正法,都是这样的无量,这样的广大。
【而诸凡夫心堕邪见,无明覆翳,立憍慢高幢,入渴爱网中,行谄诳稠林不能自出,】
但是想一想,那所有的凡夫,他们的心却常常堕落在邪见当中,他们看不清实相,被「无明」覆盖着,这「无明」的硬壳就像眼睛的翳病一样,阻挡着这些凡夫看到真相。正是因为「无明」,所以凡夫就非常骄慢,都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常常陷入到饥渴的爱欲之网中,经常行走在谄媚、虚诳的稠密森林中不能够走出来。
【心与悭嫉相应不舍,恒造诸趣受生因缘,贪、恚、愚痴积集诸业日夜增长,】
凡夫的心,总是与悭惜吝啬、与嫉妒相应。
为什么会悭惜吝啬呢?因为自私,是吧?不舍得作布施。
为什么嫉妒呢?还是因为自私,就不能见到别人比自己好。
这一切凡夫,恒常地造着轮回的因缘,一次次地来到轮回中受生。因为「无明」,一来到轮回中,就继续积攒自己的贪欲、嗔恚、愚痴,越积越多、越积越多……白天晚上都在增长着贪欲、瞋恚和愚痴。

在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看来,这些凡夫其实是挺可怜的,也挺可悲的。

 
【以忿恨风吹心识火炽然不息,凡所作业皆颠倒相应,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
他们相互间都吹着这种忿恨之风,而不是仁慈仁爱之风。这种忿恨(对别人的仇怒、怨恨,看着不顺眼等这种恶劣的情绪)像风一样一直在吹着,吹着自己的阿赖耶识,使得这个火焰炽然不息(用忿恨的风吹着这个火焰炽然不息——恶风吹恶火)。
凡夫所作的业都是与「颠倒」相应的,因为看不见实相,越错越离谱。
凡夫都陷入到欲望之流、「三有」(三界)之流,陷入到无明之流,陷入到头脑知见的大河流当中。
【相续起心意识种子,于三界田中复生苦芽,】
在这欲望之流、三界之流、无明之流、知见之流中,相续起着心意识的种子。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田中,增长出来的又全都是苦的苗芽(生出的都是苦,不是乐)。
因为种下的都是这些怨、恨、恼、怒、烦,种下的是「恶」,它生出的就是「苦」之芽。
【所谓:名色共生不离,此名色增长,生六处聚落,于中相对生触,触故生受,因受生爱,爱增长故生取,取增长故生有,有生故有生老死忧悲苦恼。】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看众生就看到:「名色共生而不离」(一切的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无法割裂),这种种的精神现象、物质现象一直增长,产生了「六处聚落」。
「六处聚落」是哪六处呢?其实就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根」对着「六尘」的时候就产生了「触」(接触了);因着「触」就有种种感受了;因着感受就会产生一些自己贪爱的;因着这种贪爱就会生「执取」;「执取」一直增长,就会使得轮回的存有一直在诞生;有「生」,就会有「老」、「死」、忧悲和苦恼。
 
【如是众生生长苦聚,是中皆空,离我、我所,无知、无觉,无作、无受,如草木石壁,亦如影像;然诸众生不觉不知。’】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看过去这些众生都生长在哪里啊?生长在「苦聚」当中(就是苦堆里面)。而这种苦,其实也是就着「相」来讲(说它甜、它苦,也是就着「相」来讲)。「是中皆空」,这幻相本空,这个「苦堆」当体也是空的,是没有「我」和「我所」的。
既然是幻,它就无知、无觉、无作、无受,就好像草、木头、石头、墙壁,又好像影像(因为是幻),但是所有众生不觉不知这是幻,他们很认真,以为都是真的,全情投入!
【菩萨见诸众生于如是苦聚不得出离,是故即生大悲智慧。】
初地「欢喜地」的这些菩萨们看到这所有众生在这苦堆里不能出离,他们就生起了大悲智慧。
【复作是念:‘此诸众生我应救拔,置于究竟安乐之处。’是故即生大慈光明智。】
心里就想着:所有众生,我应该救拔他们,把他们救到究竟安乐之处。就因为大悲,想要救众生,于是又生出了「大慈光明智」。

「大悲」是拔除众生的苦,「大慈」是给予众生乐。想要救众生出离苦难的时候,这个「慈」也来了——希望众生一切安乐。

 
【佛子,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悲、大慈,以深重心住初地时,于一切物无所吝惜,求佛大智,修行大舍,凡是所有一切能施,所谓:财谷、仓库、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物,珍宝、璎珞、严身之具,象马、车乘、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妻妾、男女、内外眷属及余所有珍玩之具,头目、手足、血肉、骨髓、一切身分皆无所惜,为求诸佛广大智慧。是名菩萨住于初地大舍成就。】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初地「欢喜地」的这些大菩萨,就随顺着这样的大悲、大慈,以非常深的殷重心安住在初地,他们对于一切物无所吝惜(就是什么都可以舍,什么都可以作布施),他们求佛的大智慧,修行「大舍」,他们拥有的一切都能够布施出去,无论是财物、谷米、仓库、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等物品,还是珍宝、璎珞、庄严身用的种种装饰品,还是象、马、车乘种种交通工具,无论是奴婢、人民、城邑、聚落、园林、台观,还是妻妾、男女、内外眷属以及所有的珍玩之具,甚至自己的头、眼睛、手、脚、血、肉、骨、髓……一切身体的任何部分,为了众生都可以舍出去,目的就是求诸佛的广大智慧。
所以说初地,其实是成就了「大舍」(什么都能舍)。前面讲了,有大悲,有大慈,这里也有大舍。
【佛子,菩萨以此慈、悲、大施心,为欲救护一切众生,转更推求世、出世间诸利益事无疲厌故,即得成就无疲厌心。】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就靠着这种慈悲和大的布施心,为了救护一切众生,就转更推求世间、出世间的所有利益之事,没有疲惫、厌倦。
因为为了救众生,就要在世间行很多利益众生的事情,对吧?在世间法的层面要帮助众生,在出世间法的层面要引导众生,所以他们一直在做这些利益之事,没有疲惫、厌倦。
这样他们就成就了没有疲惫、厌倦之心了——叫「无疲厌之心」。
【得无疲厌心已,于一切经论心无怯弱;无怯弱故,即得成就一切经论智。】
得到了这种没有疲惫、厌倦的耐心和坚定的毅力,他们对于一切的「经、论」心无怯弱。因为要度众生,所以他们广学多闻,学了很多的「经、论」,大胆地去学习,就成就了一切「经、论智慧」。

古人讲满腹经纶,那么初地「欢喜地」的菩萨是满腹经「论」。

「论」是对于佛法当中个别课题的一些延伸讨论,很多的「论」都是大菩萨们所著的,我们知道,「经」是佛(或者佛的弟子)讲的。

 
【获是智已,善能筹量应作、不应作,于上、中、下一切众生,随应、随力、随其所习,如是而行,是故菩萨得成世智。】
获得了这样的智慧之后,初地「欢喜地」的菩萨「善能筹量应作、不应作」,因为广学经、论,又在度众生的过程中摸爬滚打,所以智慧力很强,能够很好地判断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对于上根、中根、下根的一切众生,他们能够随着众生的需要、随着众生的能力、随着众生的习惯去做,做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
所以说,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就成就了世间法层面的智慧了(总是随顺众生在红尘里泡着,这世俗的一切智慧都晓了了)。
【成世智已,知时知量,以惭愧庄严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惭愧庄严,于此行中勤修出离,不退不转,成坚固力。】
成就了世间法的智慧之后,「知时知量」,知道什么时机是最好的时机,知道我做这个事做到什么程度最好,我讲法讲多少最好。
他们「以惭愧庄严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总是心怀惭愧,总是想着自己哪儿哪儿还是不足,还要继续完善,所以非常庄严。
他们一直以来就精勤地修自利、利他之道:一方面在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
所以说,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成就了「惭愧庄严」,在修这样的菩萨行的过程中勤修出离,不会退转,成就了坚固之力。
【得坚固力已,勤供诸佛,于佛教法能如说行。】
得到了坚固力之后,又精勤地供养诸佛,对于佛的教法都能如说修行(佛怎么教,初地菩萨就怎么做)。

这节课讲的就是初地菩萨其实很落地,并不是很「飘」。因为最开始讲「欢喜地」,说他们很欢喜,欢喜得好像要「飘」了一样。不是的,其实是很落地的。

 
【佛子,菩萨如是成就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成就了十种清净诸地之法,分别是: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这十种「净诸地法」就是对于以上内容的概括了,是吧?他们有信心,有悲心、慈心、舍心,度众生或者向众生布施不会疲惫和厌倦;了解种种经、论,善于了解世间法层面的智慧,拥有惭愧心和坚固力,能够供养诸佛,依着佛的教法去修行。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这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安住在「欢喜地」,靠着他们的大愿力就能够见到很多佛,见到多少呢?能够见到「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今天就在讲课之前,还有一个师兄告诉我们,他昨天发下大愿了,力争做初地菩萨,今天还真的就在禅定中见到了很多很多佛(这还真的是契合了)。

【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能够见到很多很多佛——无量佛,对于他们见到的这些佛,他们都以大心、深刻之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
「承事」是什么意思?我们讲过多少次了,大家还记得吗?个别师兄记得,「承事」就是辅助佛做事情。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能够见到这么多佛,他们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像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这一切资生之具,都可以用来供奉和布施,而且他们也供养一切众多的僧人,并且把自己的善根都回向无上菩提。
 
【佛子,此菩萨因供养诸佛故,得成就众生法,以前二摄摄取众生,谓布施、爱语;后二摄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达。】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因为供养诸佛的缘故,就得证了成就众生之法,他们通过「布施摄」、「爱语摄」来摄取众生,但是在「同事摄」和「利行摄」方面,其实是稍微有点儿欠缺的。

我们知道,「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同事摄、利行摄。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主要擅长的还是通过「布施摄」和「爱语摄」去度众生。前面提到了他们爱作布施,是吧?一切珍贵的物品都可以舍出去,甚至自己的妻妾眷属乃至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能够舍出去,这是「布施摄」。「爱语摄」,就是讲众生喜欢听的话,温言软语或者赞美的话,巧妙地去引导众生。
【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
金刚藏菩萨说:处在初地「欢喜地」的这些大菩萨在菩萨的十波罗蜜当中,「檀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做得还是比较突出的,其他的种种波罗蜜也不是说不修行,但是就是随着自己的能力(就是某种程度上)去修,他们突出的就是「布施波罗蜜」这一点。
【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他们在精勤修行的过程中,向上是供养诸佛,向下是教化众生。
「皆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都用来回向「一切智」的境界,所以越修越明净,心性越来越调柔,就可以使得自己的成就得以增益,度众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以「随意堪用」(就越来越自在了)。
 
【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就好像打造金器的金匠,他是怎么炼金的呢?可能要很多次把金矿放到火里面去烧,慢慢地越提炼就越明净、越纯了,渐渐地,金子就调柔成就了——「随意堪用」。

金子,先提纯,提纯之后就可以打造各种各样的器皿或者饰品了。

初地「欢喜地」的菩萨们也是这样,他们为什么去供养诸佛?为什么教化众生呢?其实是一直在磨炼自己的心性,在修行「清净地法」。在这种实行的过程中,他们所有的善根都用来回向「一切智」的境界。
所以自己的心性确实是越来越明净、越来越调柔了,慢慢地就成就了这一地的圆满,是吧?「随意堪用」,就可以自在地去行使自己的使命了。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于此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此地法故;】
接下来,金刚藏菩萨就提醒与会的圣众当中的初地菩萨(因为与会的这些菩萨中有初地菩萨,所以金刚藏菩萨就说):佛子们,菩萨摩诃萨要是安住在初地,应该从诸佛菩萨及善知识那里去「推求请问,于此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此地法故」。
说,大家注意了(在场的初地菩萨们注意了):既然已经到了初地,大家就要继续去向佛菩萨或者向善知识去请教——请教「初地」中到底还有什么样的特质?还有什么殊胜的圣果是我应该证的?要去问(不懂就要去问)……
一定要把初地菩萨的特质搞明白(研究透彻),并且实行到位,这样才能够成就初地的圆满法。
 
【亦应从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推求请问,第二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
而且金刚藏菩萨还提醒说,与会的各位初地菩萨们注意了:当大家把初地境界都了解清楚之后,还应该向诸佛菩萨及各位善知识去请教「二地」有什么特征,「二地」应该修得什么样的圣果。这初地明白了之后,去问「二地」事情,你不问是不明白的,因为一地不知道上一地的事(不问不知道的,要去问)。
为了成就「二地」而做准备,就好像这节课学好了预习下一课一样。这一地搞明白了或实行得差不多了,你就要问下一地是什么情况,我应该怎么修、怎么证……
【亦应如是推求请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相及得果,无有厌足,为欲成就彼地法故。】
而且当第二地的情况搞明白之后,大家还要向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去推求请问,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当中的种种相及得果(就是种种特质,以及需要证得怎么样的圣果),在这个请教和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不要有厌足,目的是成就那一地的法,你问哪一地就是想成就那一地的法。

你要是不了解,你怎么能成就呢?像我们很多师兄本来是不了解初地菩萨境界的,我们一学(一听)金刚藏菩萨讲,知道了:我大概是不是初地,还差在哪里……及时补足了,那很快就是初地,对吧?那么初地了解了之后,再去请教后面诸地的情况……就这样。就如同我们在山顶上,已经在第一个台阶上站稳了,接着就看向下一个台阶,然后向上再看上去……这样渐渐地一直看到看到哪儿啊?看到山门(庙门)了,是吧?

【是菩萨善知诸地障对治,】
所以,金刚藏菩萨说:「是菩萨善知诸地障对治」,真正的初地菩萨,如果你已经圆满了的话,你是比较了解每一地的障碍及对治方法的。
就是,你证「二地」的时候,障碍在哪儿、难点在哪儿,你是了解的;证「三地」的时候,难点在哪儿,你也了解……对治方法你也知道。
 
【善知地成坏,善知地相果,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法清净,善知地地转行,善知地地处、非处,】
也会善于了解每一地的成与坏。
什么叫「成」与「坏」?就是,我真的有没有证到初地,有没有证到二地?你能够确认你是证到了还是没证到。
「善知地相果」,每一地的特征、需要证得什么样圣果,这都要了解(该记的都要拿笔记)。
而且要善于了解「地得修」,我怎么样去修证到下一地(我现在是初地,我怎么样修证二地),我要做哪些功课……这要了解。
「善知地法清净」,每一地是怎样清净的,什么样的表现,都要了解。
「善知地地转行」,就是,我从这一地跳到下一地,它有没有鲜明的标志,有没有什么拐点,有没有什么里程碑。
而且「善知地地处、非处」,「处」——轮回内;「非处」——轮回外。了知「十地」的每一「地」跟轮回的关系。

我们在初地,看到众生是愚痴的,是无明的,恶风吹着阿赖耶识识心的恶火不停歇。如果到了「二地」,你再俯看众生,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每一地的感受都不一样。

这个真的很像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知众生相,更上一地」。

【善知地地殊胜智,善知地地不退转,善知净治一切菩萨地乃至转入如来地。】
金刚藏菩萨说:作为初地的菩萨,如果你合格了,你还要比较了知每一地殊胜的智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听「十地」的内容,要去学习。
可能很多师兄已经接近或者已经在初地了,是吧?那么对于后面的每一「地」,都要有所了解。
「善知地地不退转」,要知道每一「地」是怎样不退转的。
而且「善知净治一切菩萨地乃至转入如来地」,要知道怎么样把菩萨的每一「地」都净治好(清净地修治好),怎么样顺利地入到「如来地」,怎么样入真正的「如来家」,登入「庙门」,直接就跨到这个寺庙里面去了。
 
【佛子,菩萨如是善知地相,始于初地起行不断,如是乃至入第十地无有断绝;】
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们,初地的菩萨们就要这样了知每一「地」的特质,「始于初地起行不断」。每一地的特质了解了,「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从初地这里抬脚往上迈。你在山顶,这初地始终是第一个台阶,你还是要从这里往上迈吧。从这里「起行不断绝」,从这里发力开始修,就这样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迈上去,一直迈到第十地(第十个台阶),在这期间就不要断绝。
【由此诸地智光明故,成于如来智慧光明。】
当我们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一直到十地,这每一地智慧光明都证得了、都圆满了,我们就将成就如来的智慧光明了(这已经是我们修行到最后的攻坚阶段了)。

同时再想一想:金刚藏菩萨说,初地菩萨要从所有的善知识里面去找,那么这个善知识有可能是专讲佛法的,也有可能是业余的,大家注意!因为菩萨有无量种应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即示现什么身。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只要你周围的这个贵人在帮助你觉悟,帮助你断烦恼,帮助你离苦得乐、证解脱,他就是你的善知识。所以,这样的话,我们能够在世间找到的初地菩萨应该还是不少的,是吧?各行各业可能都有。他只要是善知识,而且具备初地菩萨的种种特质,那就没有疑问了。

 

好,关于初地菩萨,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吧!越学越清楚、越明了了……

再一次地提醒大家:如果你想真正地成佛,一定要敢于发大愿。初地菩萨,「大愿」是他们的一个标志,也是他们的动力源!

无上甚深华严经,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听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华严经》105(第三四卷)十地品 第二十六之一(下) 2020-09-07
                               
                           
                                ◎ 用哪个角度看世界才能更好的生活?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角度? 2020-09-07
                               
                           
                                ◎ 如何冲破命运的枷锁把命改?这个视频认真听认真悟。。。 2020-09-06
                               
                           
                                ◎ 真正的修行人都应该这样做...你做到了吗? 2020-09-05
                               
                           
                                ●【重要】站在哪个角度观想修行,能快速获得究竟圆满的快乐? 2020-09-04
                               
                           
                                ◎ 角度的重要性,比如「心若空时罪亦亡」是在哪个角度说的? 2020-09-03
                               
                           
                                此咒不仅可以超度七世父母,还可超度无量劫来一切父母◎光明真言 2020-09-02
                               

设置星标 添加到桌面

能更方便更快捷的找到我们





阅读原文, 查看华严目录
 点赞认同, 点在看法布施
 

相关文章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008(第〇三卷)上〔终极版〕

大家好!今年的这个年,是我们过的最特别的,也是最难忘的一个年。从去年的年末到今年的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0(第〇五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五世主妙严品 第一之五大家好,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五卷——世主妙严品 ...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华严经》 013(第〇六卷)〔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六如来现相品 第二大家好!今天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六卷,「如来现相品」第二。章...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华严经》 017(第〇七卷)中〔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如是等一切法,我当承佛神力,及一切如来威神力故,具足宣说。...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8(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大家好!昨天在课程中,我们反复提到了基督教的一个殊胜数字——...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华严经》 019(第〇七卷)上〔终极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第七世界成就品 第四【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