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第42课·大悲释迦愿(一)

00:00

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在正式讲自己的大愿之前,先讲了一个偈颂来赞美宝藏佛。

【“善男子,宝海梵志说此偈赞佛已,是时一切大众皆赞叹言:‘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赞叹如来法王。’】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讲完这个偈颂,在场的一切大众都赞叹他说:「善哉!善哉!大丈夫,善能赞叹如来法王」。您对于宝藏佛的赞美,实在是太到位了,您讲得太好了!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已教化无量亿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个时候,宝海梵志就对宝藏佛说:世尊,我已经教化无量亿的众生发了菩提心。

【是诸众生已各愿取净妙世界,离不净土,以清净心种诸善根,善摄众生而调伏之。】

这所有众生都分别发愿想要去到清净、微妙的世界,他们想要离开不清净的世界,他们以清净心种下了种种善根,善于摄受众生而调伏他们。

【火鬘摩纳等一千四人,皆悉读诵毗陀外典,如来已为是诸人等授其记莂,于贤劫中当成为佛。】

我的弟子中的火鬘摩纳等一千零四个人,都是喜欢读诵毗陀外道典籍的,但是您也已经给他们授了记,说他们在贤劫中都会成佛。

【有诸众生多行贪淫、瞋痴、憍慢,悉当调伏于三乘中。】

有很多众生常行贪欲,淫心很重,嗔心、痴心、憍慢心都很重,这些众生都会被以上这些佛调伏,依着这些众生不同的根性和层次,这些佛会给他们讲「三乘」、「二乘」、「一乘」的不同教法。

【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所谓:众生厚重烦恼,五浊恶世能作五逆,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离圣七财,不孝父母,于诸沙门、婆罗门所心无恭敬,】

但是,这一千零四个佛所放弃(舍弃)的这些众生,他们的烦恼是超级厚重的,他们在五浊恶世甚至能造作「五逆重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连五逆重罪都敢造,而且这些众生毁坏正法,诽谤圣人,行于邪见,他们离开了「七种圣财」(离开了信心、戒心、惭心、愧心,也不喜欢广学多闻,也不爱作布施,不喜欢增长智慧),这些众生不孝顺父母,对于很多的出家人和婆罗门,他们的内心也没有任何的恭敬。

【作不应作,应作不作,不行福事,不畏后世,于三福处无心欲行,不求天上人中果报,勤行十恶,趣三不善,】

他们总是造作不应该做的事,该做的却不去做,他们不行福德之事,不害怕未来世的果报,对于「净业三福」他们无心修行,这些众生也不求天上或者人中的果报,总是行十种恶业。

大家注意:这里有个标点符号,「勤行十恶」这个地方是逗号,然后「趣三不善」,这是一个整体,大家要注意。

宝海梵志说:被一千零四个佛所放弃(弃舍)的这些众生,勤行十种恶业,他们将趣向「三不善」(「三不善」就是身、口、意的三不善,也可以理解为「三恶道」)。

【离善知识,不知亲近真实智慧,入于三有生死狱中,随四流流没在灰河,为痴所盲离诸善业,专行恶业。】

这些众生远离了善知识,不懂得亲近真实的智慧,他们入到「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轮回的牢狱中,随着「四种瀑流」流没在灰暗的河中,愚痴使得他们的眼睛就像盲人一样,他们离开了所有善业,专行恶业。

【如是众生,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故摈来集此世界,以离善业,行不善业行,于邪道重恶之罪积如大山。】

这样的众生是诸佛世界所不能容受的,可以说这些众生是被诸佛国都抛弃的。这些众生聚集到哪里了呢?聚集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来了(也就是说,娑婆世界五浊恶世这里聚集的是其他佛国淘汰下来的差生,所以娑婆世界是一个差生班),这些众生因为离开了善业,总是行那些不善的业行,他们在邪道造作重恶之罪积起来像大山一样。

【尔时,娑婆世界贤劫中人寿命千岁,是一千四佛大悲不成,不取如是弊恶之世,令诸众生流转生死,犹如机关无有救护,无所依止,无舍无灯,受诸苦恼而反舍放;】

释迦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说:当时,娑婆世界贤劫当中人的寿命一千岁的时候,这一千零四个佛(他们)的大悲还不够具足,还没有达到极致的程度,所以这一千零四个佛就不希望在这个弊恶的娑婆世界里生活了,使得很多众生都流转在生死中,「犹如机关无有救护」(就好像一些零件被人舍弃了,扔掉了),这些众生无所依止,他们没有舍宅可以居住,也没有明灯可以照明,他们忍受着种种的苦恼而反舍放……既然这样,反正没有人教导自己,就破罐子破摔,形成了恶性循环了。

【各各愿取净妙世界,净土众生已自善调,其心清净,已种善根勤行精进,已得供养无量诸佛而更摄取。】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有很多的菩萨们都分别选择了自己想要去的净妙世界,其实在净妙世界的众生,他们都能够比较好地调御自己的心,他们的心都比较清净,都早已种下了善根,并且能够勤行精进,这些众生也已经供养了无量诸佛了,所以他们也很容易被诸佛再度摄取。因为过去世就种了很多的善根,累积了很多福德,供养了很多佛,所以今生很容易再次遇到佛,然后被佛收纳到自己的门下了。

【世尊,是诸人等为实尔不?’尔时,世尊即告梵志:‘实如所言。善男子,是诸人等如其所喜,各取种种严净世界,我随其心已与授记。’】

宝海梵志问宝藏佛,说:「世尊,是诸人等为实尔不?」我刚才讲的这些菩萨的情况,您觉得是真实的吧?(我讲的算是实事求是吧?)

这时候,宝藏佛告诉宝海梵志,说:「实如所言」。您讲的真实不虚(确实是这样的)。善男子,这些菩萨们根据自己内心的喜好,分别选择了种种庄严、清净的世界,我也根据他们内心的喜好给他们授了记。

【“尔时,梵志复白佛言:‘世尊,我今心动如紧花树叶,心大忧愁,身皆燋悴。此诸菩萨虽生大悲,不能取此五浊恶世,令彼诸众生堕痴黑闇。】

这个时候,宝海梵志就对宝藏佛说:世尊,想到这些,我的心痛苦得颤动,就像紧花树的树叶一样,我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忧愁,我的身体都开始憔悴。因为以上所讲的这些菩萨虽然具备一定的大悲心,但是他们却舍弃了五浊恶世,使得非常需要他们救度的众生堕落到愚痴的黑暗当中。

【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后分贤劫中人寿千岁,我当尔时行菩萨道,久在生死忍受诸苦,以诸菩萨三昧力故,要当不舍如是众生。】

世尊,乃至来世过一恒河沙一样无量劫,入到第二恒河沙一样无量劫,在这个劫的后分,在贤劫当中人的寿命一千岁的时候,我在那个时候会行菩萨道,我会久久地处在生死轮回中忍受种种的苦痛,靠着诸菩萨的三昧之力,我不忍心舍掉五浊恶世的这些「差生」……

这里就开始讲到释迦佛的大悲了。他一想到五浊恶世的众生一直造恶,陷入到极其严重的恶性循环,但是很多菩萨却舍弃了这些众生的时候,他的心很痛苦,他感觉菩萨们虽然有悲心,但是悲心不够具足(还不够)……怎么能把这些差生就舍掉了呢?他们最需要你们的救度啊!

然后,宝海梵志就说,他愿意久久地处在生死轮回中忍受种种的苦痛,他不想舍弃这些「差生」,然后就是详细地讲自己的大愿了。

大家注意:这是释迦佛的大愿,跟其他所有圣者的都有所不同,悲心非常浓重!

【“‘世尊,我今自行六波罗蜜调伏众生,如佛言曰,以财物施名檀波罗蜜。】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我今天会自行「六波罗蜜」调伏众生(就是说,我一直就在这样做,我一直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六波罗蜜」)来调伏众生,当然像您讲的,财物的布施叫「檀波罗蜜」。

【世尊,我行檀波罗蜜时,若有众生世世从我乞求所须,向其所求要当给足,饮食、医药、衣服、卧具、舍宅、聚落、华香、璎珞、涂身之香、供给病者、医药侍使、幢幡、宝盖、钱财谷帛、象马车乘、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玻瓈、珂贝、璧玉、珊瑚、真宝、伪宝、天冠拂饰,如是等物,我于众生乃至贫穷,生大悲心悉以施与。】

世尊,我在行「檀波罗蜜」的时候,要是有众生世世代代都向我乞求他们所须之物,我都会根据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无论是饮食、医药、衣服、卧具,还是舍宅、聚落、花香、璎珞;无论是涂身之香、供给病者、医药侍使(就是医药品以及在生病的时候服侍你的人);无论是幢幡、宝盖、钱财谷帛,还是象马车乘(交通工具);无论是金银钱货,还是真珠、琉璃、玻瓈、珂贝、璧玉、珊瑚、真宝、伪宝、天冠拂饰……这一切一切,只要众生向我要,我就会给他们,就算我很贫穷,我也会因着大悲心尽量地满足他们。

【虽作是施,不求天上人中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以是因缘舍诸所有。】

虽然我作这样的布施,但是我不求天上或者人中的果报,我只是为了调伏摄受众生,为了调伏摄受众生,我可以舍弃我的所有。

【若有众生乞求过量,所谓奴婢、聚落、城邑、妻子、男女、手、脚、鼻、舌、头、目、皮、血、骨、肉、身命,乞求如是过量之物,尔时我当生大悲心,以此诸物持用布施不求果报,但为调伏摄众生故。】

要是有的众生他的乞求很过分(超越了常人所能想象),比如说他向我要奴婢、聚落、城市,或者要我的妻子、孩子,要我的男女眷属,或者说他要我的手、我的脚、我的鼻子、我的舌头,或者说他要我的头、我的眼睛、我的皮、我的血、我的骨头、我的肉、我的身家性命……就算这个众生向我乞求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看上去很过分的这些事物,我也会生起大悲心,我会把众生向我索求的这一切都布施给他们,而且不求任何的果报,我只是为了调伏和摄受众生。

【世尊,我行檀波罗蜜时,过去菩萨行檀波罗蜜者,所不能及;未来菩萨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者,亦不能及。】

宝海梵志说:世尊,我在行「檀波罗蜜」(行布施)的时候,我相信过去菩萨行的所有的布施波罗蜜,跟我都没办法相比;而未来的菩萨如果说发了菩提心,也行「檀波罗蜜」(行布施),他们也不能跟我的布施相比。

【世尊,我于来世为行菩萨道故,于百千亿劫当行如是檀波罗蜜。世尊,未来之世若有欲行菩萨道者,我当为是行檀波罗蜜令不断绝。】

世尊,我在未来世为了行菩萨道,我在百千亿劫都会这样去行布施波罗蜜。世尊,未来之世要是有谁想要行菩萨道,我就为了他们做个好榜样,就这样行这种极端的布施波罗蜜,并且不断绝……

上来就非常与众不同!

因为每天在讲经前,我都会提前先看一遍经文(预习一下),今天白天在我看这一段落的时候,心很痛,好像身体的每个关节都很痛……释迦佛的悲心无人能及,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继续往下看。

【我初入尸罗波罗蜜时,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持种种戒修诸苦行如檀中说,】

宝海梵志(也就是释迦佛的过去世)他对宝藏佛说:我在行「尸罗(持戒)波罗蜜」的时候,为了无上正等正觉,我可以持种种戒(有多少戒我就持多少种,不怕戒多),而且我愿意修种种的苦行,极端的程度就好像「布施波罗蜜」中提到的类似的常人所不能行的,我都会行到极致(我行「持戒波罗蜜」的时候,我会行到极致),让过去世的菩萨们(任何菩萨)在「持戒」方面都不能超过我;让未来世的菩萨在「持戒」方面都不能超过我。未来世要是有菩萨行菩萨道,我会给他们做个好榜样!我会一直这样行极端的「持戒波罗蜜」不断绝……

【观我无我故,五情不为五尘所伤。此羼提波罗蜜,我如是行羼提波罗蜜亦如上说,】

接下来宝海梵志又讲:我常观「我」、「无我」,这个「我」是真的空了,所以我的眼、耳、鼻、舌、身不会被色、声、香、味、触所伤(已经真的「空」掉了,色、声、香、味、触伤不到我)。

这就是我的「忍辱波罗蜜」,我会行极端的「忍辱波罗蜜」,极端的程度就好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观有为法离诸过恶,见无为法微妙寂灭,精勤修集于无上道不生退转。此毗梨耶波罗蜜,我亦如是行毗梨耶波罗蜜。】

宝海梵志说:我观「有为法」离开了所有的过恶(意思是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并不是真实的,意识到有为法「空性」的本质,这就离开了所有的过恶)。「执著」,无论你执著「有为法」的善还是恶,「执著」就是最大的过错,因为你没放下。

那么,真正放下了「有为法」,就常见「无为法」的微妙寂灭,常处在佛性当中,常处在涅槃的状态……

宝海梵志说:我会精勤地修集在成就无上道的过程中不退转。

也就是说自己的精进,精进在哪里呢?很多师兄还刚好问「怎么精进」?

释迦佛说:「观有为法离诸过恶,见无为法微妙寂灭,精勤修集于无上道不生退转。」——这就是「精进」。

你要了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了解这个本质,放下所有的执著,常处在真性的无为寂灭当中,而且一直向着无上正觉之道的方向去努力,这就是「精进」。

宝海梵志说:这种「精进波罗蜜」,我就会坚持到底的。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该「禅定」了。

【若一切处修行空相得寂灭法,是名禅波罗蜜。】

宝海梵志说:若一切处修行「空相」,就真的证得了寂灭法,这就是「禅定波罗蜜」。在任何地方都感觉着那个「空性」的本体,见诸法空相,不被相扰动,常处在寂灭,这就是「禅定波罗蜜」。

所以,六祖慧能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禅定,是吧?跟释迦佛讲的其实也是相当吻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是禅定。

所以昨天有师兄问我们:到底什么是入定?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楞严经》讲,色、受、想、行、识(「五阴区宇」)的情况,你入到「五阴区宇的任何一个区宇都证明你入定了,你见光了、见花了、听到佛讲法了、去到佛国了……你不能讲这是非禅定吧!你不入定,你也见不到这些,你也去不了佛国。

但是,《楞严经》讲,这是「色阴区宇」,就是比较浅层的定。你要是按照「四禅八定」的讲法,「离欲得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地」,然后「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到「舍念清净地」,它更多的是从身心的觉受上来讲。

那什么是禅定呢?

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禅定。

你始终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这个佛性(如来藏、真身、法身)这里,这是极致的禅定、圆满的禅定,就归源了,归到诸佛的本体当中,这是禅定中最好的状态。虽然这个地方就没有「相」了(没有那些缤纷多彩的「相」了),也没有那些各式各样的神通了,但是这是诸佛的真体,这也是禅定。

所以怎么样叫入定了呢?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理解。

【若解诸法本无生性,今则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呢?

宝海梵志说:「若解诸法本无生性,今则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从「禅定」的寂灭再深入感觉到诸法本自无生也无灭,这就是「般若」。

也就是说,「般若」是在「禅定」的基础上获得的,真正的「般若」就是佛体本身。你入「禅定」就是入「般若」,就是入佛体……

【我于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或有菩萨于过去世,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未来之世或有菩萨,未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是故我今当于来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菩萨道,】

宝海梵志说:我在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无量劫)坚固精勤修集「般若波罗蜜」。为什么呢?

因为有一些菩萨在过去世,他们不是为了无上正等正觉而行菩萨道坚固精勤地修集「般若波罗蜜」,未来世也有一些菩萨,没有为了无上正等正觉而坚固精勤地修集「般若波罗蜜」。在过去世和未来世都有一些菩萨在「般若波罗蜜」方面有欠缺,所以我将在未来世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我要做榜样。

也就说,释迦佛希望在「六度」的各度(在「六波罗蜜」的每一波罗蜜)都是所有菩萨的榜样(标杆)。

【令诸善法无有断绝。】

宝海梵志说:我要让所有善法无有断绝(我要让善法不会断绝)。

【“‘我初发心已,为未来诸菩萨等开示大悲乃至涅槃,有得闻我大悲名者,心生惊怪叹未曾有,】

宝海梵志说:我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会给未来的所有菩萨讲,到底什么是大悲,到底什么是涅槃。如果有人听闻了我开示的「大悲」的含义,他们内心非常惊奇、诧异,他们会惊叹从未有过、从未听闻。

【是故我于布施不自称赞,不依持戒,不念忍辱,不依精进,不味诸禅,所有智慧不著三世,虽行如是六波罗蜜不求果报。】

宝海梵志说:所以我虽然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各个方面都做到极端的程度(去给菩萨们做榜样),但是对于自己的布施之行我不会自我称赞,我也不会仗着自己的戒行持得好去骄傲,我也不会总是想着我多能忍辱,我也不会骄傲自己在精进或者在禅定、在智慧各个方面的成就,我的所有智慧都不会贪著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所有都是超脱的,我虽然行「六度」(「六波罗蜜」),但是我不求果报。

【有诸众生离圣七财,诸佛世界之所摈弃,作五逆罪,毁坏正法,诽谤贤圣,行于邪见,重恶之罪犹如大山,常为邪道之所覆蔽,是故我今为是众生专心庄严,精勤修集六波罗蜜。】

有很多众生(他们)离开了七种圣财(离开了信心、戒心、惭心、愧心,他们不喜欢广学多闻,不喜欢作布施,不喜欢智慧),他们被诸佛世界都抛弃了,这些众生造作五逆重罪,毁坏正法,诽谤贤圣,行于邪见,他们造作的重恶之罪累积起来像大山一样,他们常被邪道所覆盖、遮蔽,所以我就是为了这些众生专心地、庄严地精勤修集「六度」(「六波罗蜜」)。

【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畜生、饿鬼及贫穷鬼神、卑贱人中亦复如是。】

我为了让每一个众生都能种下善根,我会在十个大劫当中入到阿鼻地狱去受无量的苦;我为了让每一个众生都种善根,我也会用十个大劫的时间入到畜生道、入到饿鬼道、化身为贫穷的鬼神或者卑贱的人。

【若有众生空无善根,失念燋心,我悉摄取而调伏之令种善根;乃至贤劫于其中间,终不愿在天上人中受诸快乐,唯除一生处兜术天待时成佛。】

要是有的众生空虚没有什么善根,失去了正念,他们的心焦躁不安,像火在烧一样,我都会摄受他们,调伏他们,帮助他们种下善根;就算是在贤劫这不错的劫数,我都不愿意去天上或者人中去享受快乐(我愿意为了让每一个众生种善根的缘故去阿鼻地狱受苦,去畜生道、饿鬼道,我愿意化现成贫穷的鬼神或者卑贱的人,我不喜欢去天上人间享乐),除非是我即将成佛了,必须去兜率陀天实习一阵子,我才会去天上,不然我不愿意去天上人间享乐。

这就是释迦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他)发愿的开头部分,后面其实还有很多……

仅仅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释迦佛和其他的所有圣者都不同,他为了救度众生,甚至有一定的自虐倾向,但是只要能够让每一个众生种善根,他就不惜付出一切的代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08课·另一种修法

第08课·另一种修法

【“尔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已,寻即自知当转法轮,欢喜踊跃,与无量菩萨共供养佛;作供养已,各各自入诸楼观中。】释迦牟尼佛说:当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听自己的师父「日月尊如来」说,自己未来也能转法轮(讲法),他非常地欢喜踊跃。「虚空印菩萨」就与无量的菩萨共同供养了自己的师父「日月尊如来」;供养完之后,就各自回到自己...

第30课·伟大的阿閦菩萨(一)

第30课·伟大的阿閦菩萨(一)

上节课讲到,宝藏佛给一万个人授了记。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第九王子蜜苏言,乃至发心亦复如是。】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又对转轮圣王的第九个王子「蜜苏」说了类似的话,也是劝九王子把自己修行的所有功德都回向自己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并且也是劝九王子发大心、发大愿。【尔时,王子前白佛言:‘...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上节课讲到,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就返老还童了,变成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菩...

♥70《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伟大的释迦”☀

♥70《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伟大的释迦”☀

上节课讲到,东方善华世界的无垢功德光明王佛一直感恩并且称赞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时,会中有二菩萨,一名罗睺电,二名火光明。尔时,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告二菩萨:“善男子,汝今可往娑婆世界。汝持我声,问讯释迦牟尼世尊,起居轻利,气力安不?”】这个时候,善华世界无垢功德光明王佛的法会当中有两位菩萨,一个叫「罗睺电」菩萨,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