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第35课·云何得菩提(二)

00:00

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的三亿个弟子当中,有一个叫树提的弟子,向宝海梵志请教了四个问题:首先,什么是菩提?然后,怎么做才有助于菩提?接下来又问,怎么样才算菩萨在修行菩提?最后问的是,心要系念在什么地方才能够证得菩提?

这个时候,宝海梵志就开始回答树提所问的这些问题,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

【听法即是助菩提法,成就灭五盖故;】

宝海梵志说:「听法」其实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听经闻法有助于我们的觉悟,为什么呢?因为听经闻法可以帮助我们灭掉障碍自性光明的五种「盖障」,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和疑盖」。

比如说,你刚好起了贪恋五欲之心,一听经,正讲到这里要断贪执,这个贪心瞬间就会息灭大半了,是吧?你刚起了嗔恚,一听法,正好讲到怎么样以慈悲心度嗔恚心,你的嗔心也就会息灭;佛陀在很多经中也讲了怎么样对治昏沉睡眠;也讲了怎么样对治掉举恶作;怎么样对治怀疑,等等,是吧?

所以听经闻法,其实就是对症下药,「法」就是药,听法就有助于我们觉悟。所以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很多弟子、很多众生听佛讲着法就开悟了,证得了种种不同的果位。即便是佛已经涅槃,但是他的正法流传下来了,我们在听原经文的读诵或者法师讲法的过程中,也等于在领受佛所讲的法,所以就可以帮助我们灭掉五种盖障,回归自性的大光明。

【出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舍除一切世间故;】

宝海梵志说:「出世」也是有助于菩提之法,这里的出世就是你修得出离世间了(解脱了),那肯定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你就舍除了一切世间众生贪恋的了。

【阿兰若是助菩提法,所作不善灭使不生,所有善根多增长故;】

而「阿兰若」(非常清净的地方)也是有助于菩提的,你曾经做的那些不善的事儿,在阿兰若处就停歇了(停止了),不再造作了,所有的善根就开始增长了,因为在清净的地方你几乎不跟太多人接触,甚至闭关的时候几乎不跟人接触,就断了很多环境中的染缘,所以过去造作的那些不善就停止了,就可以帮助我们的善根多多地增长。

【念是助菩提法,成就护持故;】

宝海梵志说:保持对「念头」的觉观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这样才能够护持我们的真身(佛性);如果不保持对于念头的敏感觉观,那这个「念」都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可能都造了很多业了,也停不下来,所以要始终保持对于我们念头的觉观。

【意是助菩提法,成就分别诸法故;】

宝海梵志说:「意」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因为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地分别种种诸法。就着「功效」来讲,这里的「心意识」的「意」指的是「思惟」、「辨识」的意思,「思惟」、「辨识」可以帮助我们分别清楚种种不同的法。

【持是助菩提法,成就思议寤醒故;】

宝海梵志说:「持」也是有助于保持菩提(觉悟)的。

「持」是什么呢?就是保持在「觉明」的状态,甚至有意识地保持「觉明」的状态,这就成就了思议的寤醒(「寤」和「醒」都是醒来的意思;「思议」的,就是你自己都能明确了知的),你有意识地保持觉明,那你自然而然自己就知道自己处在「醒来」的状态。

接下来,宝海梵志又讲「三十七道品」里的很多内容,都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所以说「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三十七助道法」,也叫「三十七助菩提法」。「三十七道品」我们都知道,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等等。

在这里,宝海梵志在讲法的时候,除了「八圣道」没提到,其他都提到了。那么「八圣道」虽然没讲,但是讲了「六和敬」,这些都是有助于我们处在菩提(觉悟)当中。

然后,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念处即是助菩提法,分别身受心法成就故;】

首先,「四念处」有助于我们保持菩提(觉悟)。「四念处」是心念经常安住的四个地方(「身、受、心、法」四个地方)。

如果很简要地来讲,「四念处」的修法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要是详细地讲的话,大家就要参照《四念处经》(也叫《大念处经》),我们在「第二期禅修课」中把要点跟大家分享过。

如果修习「四念处」就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觉悟,所以佛陀临涅槃前他的遗言里说,我们要依着「四念处」而下功夫修行。

【正勤即是助菩提法,以离一切不善法,修行一切善法增广故;】

「三十七道品」里还有「四正勤」,指的是:首先,没有生起的恶法,让它不要生起;其次,已经生起的恶法,我们要让它消灭;再次,还没生起的善法,我们要让它生起;最后,已经生起的善法,我们要让它增长。

我们在研究《巴利三藏》的时候发现,释迦佛也是反复强调「四正勤」的内容。就是说,一定不要生起恶法,生起的恶法一定要断掉;要多多地生起善法,已经生起的善法要让它相续增长。所以还是那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四正勤」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离开一切的不善法,修行一切的善法,并且让善法越来越增多,变得广大。

【如意足是助菩提法,成就身心轻利故;】

「三十七道品」里的「四如意足」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四如意足其实讲的是禅定(也叫四种三摩地),在《瑜伽师地论》里曾经解释过。

「四如意足」分别指:「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观三摩地」,就是靠着这四种增上的力量,靠着禅定的力量,把我们的烦恼由粗变细,逐层地给它降伏住,给它断掉。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未来还会详讲这四种三摩地。因为「四如意足」讲的是禅定,所以它帮助我们降伏了烦恼,成就了身心的轻安和舒适。

「禅定」,其实就是定于禅,本质上来讲真正的禅就是道,就是佛性,就是法身。「禅定」就是定于道,定于法身,这必然将使得我们身心都轻安、舒适。

【诸根即是助菩提法,摄取诸根成就故;】

宝海梵志说:「三十七道品」里的「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因为如果依着这「五根」修行,就一定能够成就解脱的圣道,这一点在《大毗婆沙论》里,阿罗汉们也举经文中的例证举过多次,说明五根的重要性。

【诸力即是助菩提法,摧灭一切烦恼故;】

「根」,如果说是一种可能性和发源处的话,那么由五根衍生出来的「五种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这当然也是有助于菩提的,由「根」而生发出种种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可以帮助我们摧灭一切的烦恼。

其实「三十七道品」,它真的简要地概括了佛所讲的修行方法,还是要仔细地研究和重视一下,在《涅槃经》里其实也是强调过的,我们在未来学《大毗婆沙论》的时候,会越来越切入到佛陀的原始教法,我们就可以补足过去修行方法当中的一些缺漏了(如果有缺漏的话)。

【觉是助菩提法,觉知实法故;】

宝海梵志说:「七觉知」其实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因为「择法、精进、喜、安、念、定、舍」这「七觉知」,也叫「七菩提分」(本身叫「七菩提分」),就是构成菩提的七个部分(七个要素),那它当然是有助于菩提的,可以帮助我们觉知实相之法。

【六和即是助菩提法,调伏众生令清净故。】

接下来,宝海梵志讲,「六和敬」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可以调伏众生,让大家清净。

「六和敬」包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还有「利和同均」。其实这「六和敬」就是从见解上、戒行上,还有身、口、意上达成团体的一种和谐状态,最后在利益的分配上也是让各自都满意的,因为是平等的,所以说奉行「六和敬」,有助于证得菩提。大家身心安稳,全心修道,知见相同,戒律的要求相同,可能甚至共住在一起,但是也不吵架,不争不吵,因着同样的事情而喜悦,利益分配平均、平等,没有分别,这必然使得众生心安、清净。

【摩纳,是名摄取助清净度生死法门。’】

所以宝海梵志说:摩纳(善男子),以上我们讲了摄取助清净的度生死法门。我们怎么样摄取一种或者说奉行一种清净的法门,通过这种清净的法门超越生死轮回,以上就讲完了。

所以我们看,宝海梵志是释迦佛无量劫前的过去世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讲法的时候,就已经在讲无量劫之后释迦佛所讲的一切教法了,所以说,释迦佛讲的法是继承了过去先佛的所有教法(他只是继承,并没有创新,框架就在那里)。因为只要是佛法,佛圆满觉悟之后的教法,它就已经很完美、很完善、很全面了,你也没有办法去更改和增添什么,你就照着原来的讲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范本(过去先佛的教法是个范本),未来佛都是沿用着这个范本的,那现在佛也是在沿用着这个范本,不会变化。在表达方式上可能会有创新,但是根本的理念和教学大纲真的永远都不会变化,因为你一变,它就不是佛法了,至少它就不圆满了,它就不全面了……

好,今天就先学习到这里。

因着宝海梵志是释迦佛的过去世,所以听他讲法就等同于听释迦佛在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16课·唯美的阿弥陀佛

第16课·唯美的阿弥陀佛

经过「宝海梵志」苦口婆心地一再劝说,「无诤念转轮圣王」终于开始有所转变了……【尔时,转轮圣王答大臣言:‘梵志,今者如来出现于世,寿八万岁,其命有限,不能悉与一切众生,断诸恶业令种善根,种善根已安置圣果,或得陀罗尼三昧忍辱,或得菩萨胜妙善根,诸佛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少善根于天人中受诸快乐。是诸众生各各自受善不善报...

第36课·云何得菩提(三)

第36课·云何得菩提(三)

【树提复言:‘尊者,如佛所说,布施果报即是大富、得大眷属,护持禁戒得生天上,广博多闻得大智慧。又如佛说,思惟之法得度生死。’】接下来,宝海梵志的弟子树提又对自己的师父宝海梵志说:尊者,就好像佛曾经讲过,布施的果报就是将得到大富贵、将得到很多很多的眷属;佛也曾经讲过,如果很好地护持禁戒,我们就能生到天上;而且佛也讲过,广...

♥57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57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在生处为菩萨时,有诸乞士在我前住,若求饮食,或以软语,或以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又对宝藏佛说:世尊,我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到到处处身为菩萨的时候,将有很多的乞讨...

♥68《悲华经》第十卷  第五品之三“感恩与广学”☀

♥68《悲华经》第十卷 第五品之三“感恩与广学”☀

悲华经 卷第十檀波罗蜜品 第五之三已经到了《悲华经》的第十卷。依然是「檀波罗蜜品」,主要还是讲「布施」……【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其后复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此界转名选择诸恶,尔时大劫名善等盖,世亦五浊。】释迦佛告诉寂意菩萨说:善男子,这之后又过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世界又换了一个名字,叫「选择诸恶」,当时的大劫叫作...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