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57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00:00

00:00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在生处为菩萨时,有诸乞士在我前住,若求饮食,或以软语,或以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

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又对宝藏佛说:世尊,我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到到处处身为菩萨的时候,将有很多的乞讨者来我这里。如果他们在向我求索饮食的时候,有的人讲一些温言软语,有的是恶言恶语;有的在向我求索饮食的时候,还轻蔑我、毁谤我,很不客气;或者有一些人是真心实意的。

【世尊,我于尔时乃至不生一念恶心。若生瞋恚如弹指顷,以施因缘求将来报者,我即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亦当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在这样的时候,我不会生起一念的恶心。不管这个乞讨者怎样对我,我不会生起一念的恶心。

如果说,因为这些乞讨者对我不好了,我就生起了嗔恚心,哪怕是像弹指(这么短)的时间生起了嗔恚心;或者我向他们作布施是为了求取我未来的果报,那我就欺骗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住世的诸佛。

如果说,因着这些乞讨者对我不好,我就生起了嗔恚;或者说,我布施给他们是为了自己的果报,那么在未来世,我一定不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世尊,我今当以欢喜之心施于乞者,愿令受者无诸损益,于诸善根亦无留难乃至一毫。】

世尊,我可以保证,我会用欢喜心对待那些乞讨者。希望他们接受了我的布施之后,都能够得到利益,而不会受到损害;希望他们所有的善根都不会有任何一丝一毫的障碍。

【若我令彼受者有一毫损益善根留难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

如果说,我向他们布施了,确实这些接受我布施的乞讨者有一丝一毫的损害,或者在善根上有什么障碍的话,那就说明我欺骗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住世的诸佛。

【若诳诸佛者,则当必堕阿鼻地狱,不能欢喜施与衣服饮食。】

如果我欺骗诳惑了这诸佛,我一定会堕落到阿鼻地狱去。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自己在向乞讨者布施衣服或者饮食的时候,肯定是一直怀着欢喜心的。

【若彼乞者,或以软语,或粗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求索如是头目髓脑。世尊,若我是时心不欢喜,乃至生于一念瞋恚,以此施缘求果报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诸佛,以是因缘必定堕于阿鼻地狱。】

而且他还说:如果这些乞讨者向我求索我的头、我的眼睛、我的骨髓、我的大脑……不管他们怎么对我,是温言软语还是粗言恶语,还是轻蔑我、毁谤我,或者真心实意……不管他们怎么对我,在他们向我求索头、眼睛、骨髓、大脑的时候。世尊,如果我当时内心不欢喜,甚至生了一念的嗔恚心的话;或者说,我向他们布施是贪求自己的果报的话,那就说明我欺骗和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住世的诸佛,因着欺诳了这十方诸佛,我肯定会堕落到阿鼻地狱去。

这也就是意味着宝海梵志在发誓:这些向他求索物品,甚至求索身体器官的乞讨者,不管怎么对他,他都不会生起一丝一毫的嗔恚心;他将永远保持欢喜心;并且在布施的时候,并不贪求自己的果报,不然他就下地狱——这是发毒誓啊!

【如檀波罗蜜说,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而且宝海梵志说:「六度」里的「布施」波罗蜜,我是这样做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我都会这样做。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便赞叹宝海梵志:‘善哉!善哉!善能安止大悲心故作是誓愿。’】

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藏佛听了之后,就立刻赞叹宝海梵志说:善哉!善哉!您真的是善于安止在无尽的大悲心哪(「安止在无尽的大悲心」,「安」,是安在这儿;「止」,是止在这儿。就是说,这大悲心简直是不能动摇的了)!所以,您才发了这样的誓愿——这简直是毒誓啊!

【善男子,尔时一切大众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善能安止大悲心故,作是誓愿得大名称,坚固行于六和之法,充足利益一切众生。’】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与会的一切大众,所有的天众、龙众、鬼众、神众、人及非人,都在合掌赞叹着说:善哉!善哉!宝海梵志,您善能安止在这无尽的大悲心,所以才发下了这样的誓愿,您声名远扬啊!您坚定地一直行着「六和敬」之法,充足利益着一切众生……

其实,这「六和敬」就代表着完全的无私、完全的无我、完全的奉献……

【善男子,如裸形梵志作誓愿时,复有八万四千人,亦同梵志所发誓愿。】

而且,释迦佛还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这个裸形外道不是发誓,在释迦佛成佛的过程中,他一直做陪练吗?在裸形外道发誓的时候,还有八万四千个人也发了跟裸形外道一样的愿:就是希望在释迦佛修行的过程中,一直给他当陪练,帮他圆满「六度」(六波罗蜜)。

今天还有师兄问,说:发誓当释迦佛陪练、帮他圆满「六度」的这个裸形外道是不是「提婆达多」啊?大家可以理解为是提婆达多,但是除了提婆达多之外,还有八万四千个陪练呢,不得了了!因为释迦佛在一世又一世,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每一世都有很多的障难、很多的考验,这都是陪练给他创造出来的这些考验。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共如是八万四千人同作誓愿,心生欢喜,合掌四顾遍观大众,作如是言:‘未曾有也!未来之世正法灭时,多诸烦恼五浊恶世,我于是中放大光明作调御师,于黑闇世燃正法灯。】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他一看——又有八万四千个人发誓给我当陪练哪!他心生欢喜,合着掌,「四顾遍观大众」(这个「四顾」,就是用视线扫了一圈儿在场的这些大众),然后他非常感恩地说:「未曾有也」,太难得了!未来之世,正法灭的时候,这个五浊恶世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我将在这充满烦恼的五浊恶世放大光明成佛,成为「调御之师」,在这黑暗的世间燃起正法的明灯。

【若诸众生无有救护,无有势力,无佛示导,我今初发菩提心时,已得如是等无上道伴。】

如果当时很多众生没有救护者,没有势力,没有佛去开示、引导他们,我现在就发菩提心了,准备到那个时候去救护这些众生,去帮助他们获得势力,去开示他们、引导他们。我今天,这才刚发菩提心,就得到了这么多无上珍贵的道伴(成就佛道的过程中,这么多的伴侣、这么多的陪练),一下子都涌来,我太幸运了!

【是等诸人愿令世世从我,受此头目髓脑、皮肉骨血、手足、耳鼻舌身,乃至衣服、饮食。’】

而且宝海梵志说:刚才发誓给我当陪练的这所有人,他们会在每一世(在轮回的每一世)都在我这里去索取我的头、我的眼睛、我的骨髓、我的大脑,会索取我的皮、肉、骨、血、手、脚、耳、鼻、舌、身体,他们也会索取衣服、饮食。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陪练,宝海梵志一点儿也没害怕,还很激动,很感恩,很惊喜,感觉自己很幸运。所以,我们就知道了,成佛之路如果太容易了,就没意思了,越难越有趣……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之世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如是众生来至我所,受我所施头目髓脑乃至饮食如一毛分已;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若不脱生死、不得授记于三乘者,我则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如果未来世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这么多的众生来到我这里,接受我所布施的头、眼睛、骨髓、大脑乃至我所布施的饮食,接受我的布施哪怕只接受了一点点——像一根毛那么点儿,我成佛之后,都不会忘了他们的恩情。他们表面上,是来朝我要东西的,甚至来让我痛苦的,实际上是帮助我成佛的呀。

所以,我成佛之后不会忘记他们的恩情,我一定会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一定会给他们授记,根据他们的根性和他们将要达成的圣果,我可能给他们受三乘、二乘、一乘的记(就是说,可能给某一些人授记说,你将证得阿罗汉;给某一些人授记说,你将证得辟支佛;给某一些人授记说,你将成为几地菩萨,或者你将成佛)。

宝海梵志说:我成佛之后,如果忘记了他们的恩情,不能够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不能给他们授记的话,我就等于欺骗和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现在住世的诸佛,如果是这样,那我肯定也成不了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其实我们经常看到心灵鸡汤里讲,说:「感恩伤害我们的人」,对吧?我们体会得都不够深刻,现在体会得深刻了。伤害我们最严重的人,是我们成佛之后将最感恩的人,这是必定的。因为伤害我们最严重的人,在破除「我执」方面,对我们的帮助绝对是最大的。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复重赞叹大悲菩萨:‘善哉!善哉!善大丈夫,汝能如是行菩萨道。】

接下来,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藏佛就再一次地赞叹充满大悲的宝海梵志说:善哉!善哉!极善的大丈夫,您能够这样去行菩萨道!

【譬如往昔须弥山宝菩萨在世间光明佛前,初发如是菩提之心,作是誓愿,亦行如是菩萨之道。】

宝藏佛说:您今天让我想起一个人,在过去,须弥山宝菩萨在「世间光明佛」前,也曾经发过您这样的菩提心,当时他发的誓愿跟您也是特别像,他所行的菩萨道也是您这样的。

这就告诉我们了,叫「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感慨释迦佛过去世作为宝海梵志有着如此浓重的大悲的时候,宝藏佛又举了一个案例,说过去这个须弥山宝菩萨也是像您一模一样的——发的菩提心、发的誓愿、行的菩萨道,跟您是一模一样啊。

【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东方去此百千亿佛世界,彼有世界名光明智炽,人寿百岁,于中成佛,号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住世说法四十五年作于佛事。’】

宝藏佛说:过一恒河沙一样无量劫,向东去,离我们这个世界有百千亿个佛国,那里有一个世界叫「光明智炽」。当时人的寿命是一百岁,这个须弥山宝菩萨,那个时候就会在那里成佛。他成佛之后,佛号是「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成佛之后,也是住世讲法四十五年,广作佛事。

这样的话,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释迦佛的克隆版,是不是啊?这个须弥山宝菩萨,虽然他的名字跟释迦佛当年不一样,他成佛后的佛号跟释迦佛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当初发的菩提心、发的誓愿、行的菩萨道可是一模一样——都是在五浊恶世、人寿百岁的时候成佛,而且成佛后,住世讲法的时间也都是四十五年,太奇妙了!

【尔时,佛告大悲菩萨:‘彼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满一千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亦一千岁。】

接下来,宝藏佛就告诉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菩萨: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涅槃之后,正法住世有一千年;正法灭了之后,像法住世也有一千年。

【大悲,彼佛世尊若在世、若涅槃,正法、像法于此中间,有诸比丘及比丘尼,非法毁戒行于邪道,断法供养无惭无愧,或断招提僧物,】

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啊,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在世的时候、涅槃的时候,在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在整个这些过程中,都有很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非法毁戒行于邪道」。他们不修学正法,有正法的时候也不好好学,毁犯戒律。这还是出家人——比丘、比丘尼(出家的男众和女众),他们不学正法毁犯戒律,行于邪道。

他们断掉了对于众生的法供养(因为在《华严经》里讲,其实对于众生也可以供养,因为佛菩萨看众生也向自己的父母亲一样,给众生作法布施、讲法是法供养)。那么当时这些出家人(有男众,也有女众),他们不好好学正法,行邪道,断掉了对于众生的法供养,却没有惭心、没有愧心。

而且,他们也断掉了招提(四面八方)僧物,就是说,他们从僧众的物品中捞取了(自己挪用了),但是自己不好好修行。

【断现前僧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取众僧物以为己有,自用与人及与在家者。】

当时,这些出家的男众女众,「断现前僧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取众僧物以为己有」。他们不好好修,有好好修的,但是他把人家的供养夺来都当作是自己的了。信众供养给出家人的这些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被这些恶性的比丘和比丘尼拿来,当作是自己的;他们要么自己用,要么就送人,或者给一些关系不错的在家人。

【善男子,如是等人,彼佛世尊皆与授记于三乘中。】

宝藏佛告诉宝海梵志:善男子,就连这样的恶性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得到了授记,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竟然给这些不好好修行的这些佛门败类(给这些恶性的比丘、比丘尼)也授了三乘、二乘、一乘的记。

你知道为什么吗?授了三乘、二乘、一乘的记,就是说,他们有的将做阿罗汉、有的将当辟支佛、有的将做菩萨或者佛。为什么他们表现得这么差,还给他们授记呢?他们是佛门的无惭愧僧啊!可能有的师兄能猜到——为了让法脉不断,为了鼓励他们。他们做得很差劲,「非法毁戒行于邪道,断法供养无惭无愧」,取四方僧物入自己囊中,这简直就像魔子魔孙混到寺庙里一样。

但是呢,当时的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还是给他们授记了,说:你未来将成阿罗汉;你会成为菩萨;你会成佛……就这样,还是给他们授记了。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不授记,直接批评或者赶走,会怎样?越是这样的恶性的众生,越不能得罪。有的时候,你批评他,他可能就会伤害周围的出家人、甚至敢毁坏寺庙;你要是把他赶走,他也敢去做很过分的事情。因为这些恶性的比丘、比丘尼,瞋心都很重的。

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赶走,反而给他们授记了,这是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就鼓励说,你未来会怎样、你未来会怎样……其实,还是指一个方向、指一条正路!

那这些修得差的比丘、比丘尼心里没数吗?自己都这样了——行于邪道、毁犯戒律,还得到了授记?这就好像一个根本对自己都不抱希望的孩子,可父母还说你未来能成才!那么这些人是不是有可能真的改变一下自己的做法呢?其实,很有可能!我们发现有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你越是批评他,他越是不听话;你鼓励鼓励他、赞美赞美他,他还变乖了,是吧?这也是一种度众生的方法,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行为可能就慢慢地有所转变了。

【大悲,彼如来所若有出家著袈裟者,皆得授记不退三乘。】

而且,宝藏佛告诉宝海梵志: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给在他那里所有的出家人,只要是穿着袈裟,就都授记了。不管他修得好不好、持不持戒,不管他的行为怎样,都给授记了:说他们有的将做阿罗汉、有的将做辟支佛、有的将当菩萨或者成佛……都是鼓励式的教学方法。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犯四重禁,彼佛于此起世尊想种诸善根,亦与授记不退三乘。’】

甚至有的比丘、比丘尼(出家的男众、女众),优婆塞、优婆夷(在家的男众、女众),有的犯了(杀、盗、淫、妄)四重罪了,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还是给他们授记了。这些出家人、在家人都犯了(杀、盗、淫、妄)四重罪了,也得到授记了:有的得到了三乘的授记,有的得到了二乘的授记,有的得到了一乘的授记。为什么呢?因为智华无垢坚菩提尊王如来把这所有众生都看作是佛想:想着他们都具有佛性,未来早晚都是佛,给他们种点善根吧,鼓励鼓励吧,所以都给授记了。

其实,宝藏佛给宝海梵志讲这些,也是在启发他。就是说,五浊恶世的众生难度,用强硬的或者暴力的方法度不了,也许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柔和一点的、鼓励式的教学方法。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今所愿,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我要劝化令安止住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乃至劝化令住如一毛端善根,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释迦佛就告诉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又对宝藏佛说:世尊,我今天希望,在我行菩萨道的时候,要是有众生,我要劝化他们,让他们安止住于六度(六波罗蜜);我会劝化他们,使他们住于善根,哪怕是一毛端那么点儿的善根(就是一定想办法让他们行善,哪怕行的善就像一根毛的尖端那么一点点儿,我也让他们行善);我一定要帮助这些众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若不安止乃至一众生于三乘中令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海梵志说:如果我不能够做到像我说的这样——让众生好好地行「六度」、让他们行善、让他们成佛,如果我使得哪怕一个众生在三乘、二乘、一乘的佛法中退转了,那就说明我在欺骗和诳惑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现在住世的诸佛,那我肯定就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说,宝海梵志的发誓是任何一个众生,他都要去度,让这个众生修「六度」,至少也要行一点儿善,一直帮助这个众生成佛,而且不遗漏任何一个,不然自己就不成佛。

换句话讲,宝海梵志就是在表决心,就是说,众生不度尽,我就不成佛。

【世尊,我成佛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著袈裟者,或犯重戒,或行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一念中生恭敬心,尊重世尊或于法僧。世尊,如是众生乃至一人不于三乘得授记莂而退转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必定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接下来,他又讲,说:世尊,我成佛之后,要是有众生来我法中,出家了,穿着袈裟,他们有的可能犯了很重的戒律,或者行邪见,或者对于「佛、法、僧」(三宝)轻蔑诋毁、不相信,积集了很多的重罪。也许这些出家的弟子行为不好,但是这些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人或者在家人),只要对于「佛、法、僧」在一念之中(这么短的时间)生起恭敬心,我就给他们授记。也许行为是很差的,但是他们只要一念之间恭敬三宝,我就给他们授记。

如果说,这些众生里,有谁被遗漏了,没有得到我给他们的授记,有谁退转了,那就说明我欺骗和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住世的诸佛,那就说明我必定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说,释迦佛在作为「宝海梵志」时,他的发愿是什么呢?任何一个众生,不管行为有多么恶劣,他都不会对这个众生丧失信心,他都不会抛弃他。

【世尊,我成佛已,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著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即得不退于三乘中。】

接下来,宝海梵志又说:世尊,我成佛之后,所有的天、龙、鬼、神、人及非人,如果能对于这些穿着袈裟的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或者他能够有幸见到袈裟的一小片儿,他就能够在三乘、二乘、一乘的佛法中不退转。

这里是提示我们:要恭敬袈裟、恭敬穿袈裟的人,这里的法义跟《地藏十轮经》也是相当吻合的。因为「袈裟」其实是佛的象征,看到「袈裟」这个解脱衣,就会让众生生起脱离轮回之想。其实,我们恭敬「袈裟」,恭敬的是袈裟的象征意义,这样讲更准确一些。

【若有众生为饥渴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众生,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

宝海梵志还说:要是有众生被饥渴所逼迫,他是贫穷的鬼神、是人道比较下贱的众生,或者是饿鬼道的众生。如果他得到了一少部分袈裟,甚至仅仅四寸这么点儿的袈裟,这个人就能够得到饮食的充足,随着他的愿望、他的需求,就都能满足、都能成就。

也就是说,有袈裟在手里的人,吃喝都不愁。为什么呢?这是释迦佛在因地修行时的发愿决定的。

前几天也有师兄跟我讲,说:发现很多的道士(道家的修道者),他们都比较清贫,但是佛门的很多和尚(很多出家人)好像非常富有。也有的师兄说:怎么很多道士都很瘦,和尚都比较肥胖等等。为什么呢?因为佛门的弟子福报大,因为释迦佛在无量劫前,作为「宝海梵志」的时候,就发了这样一个愿:你只要有一小片儿袈裟在手里,你就吃喝不愁。这相当于是什么呢?比如,一个富商,特别有钱,他就把他的遗产留给了后代,后代自然很有钱,他们得益于他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的。

【若有众生共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斗诤,若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拘办荼、毗舍遮、人及非人,共斗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

宝海梵志还对宝藏佛说:要是有众生「共相违反」,相互之间的关系很差;起怨贼之想,看着对方就气不打一处来,我看你是怨贼,你看我是怨贼;辗转起了斗诤心。不管是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拘办荼、毗舍遮、人还是非人,如果起了斗诤了,只要大家想到袈裟,希望大家就能生起悲心、柔软之心、没有怨贼之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

这也是在强调袈裟的象征意义,非常神圣,无上的解脱服、无上的福田衣!

【有人若在兵甲、斗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是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诸难。】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人遭遇到战争、斗讼,遭遇到种种的不祥之事,只要他携带着少部分的袈裟来到了人群中,他为了自我保护,他去供养、恭敬、尊重袈裟,那么其他人就再也不能够侵害他、毁伤他、触娆他、轻弄他。

也就是说,袈裟就是吉祥物、就是护身符,只要这个人有少部分的袈裟在手里,他表现出对于袈裟的供养、恭敬和尊重,他就不会再受到伤害了,就可以度过危难了。

【世尊,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诸佛,未来不应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佛事也,没失善法,必定不能破坏外道。’】

接下来,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如果我的袈裟不能够成就以上的五种殊胜功德,就等于我欺骗诳惑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现在住世的诸佛,那未来我就没有办法成正觉,没有办法作佛事,我就消失、消没了善法,我也就不能破坏外道。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伸金色右臂,摩大悲菩萨顶,赞言:‘善哉!善哉!大丈夫,汝所言者,是大珍宝,是大贤善。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是袈裟衣服能成就此五圣功德,作大利益。’】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宝藏佛就伸出他金色的右手臂,给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菩萨摩顶,赞叹说:善哉!善哉!大丈夫,您所讲的话简直是大珍宝一般,具足了极大的贤善哪!您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这个袈裟、这个衣服确实能够成就您以上所讲的五种殊胜功德,将给佛弟子带来极大的利益。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闻佛称赞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因佛伸此金色之臂,长指合缦,其手柔软犹如天衣,摩其头已其身即变,状如童子二十岁人。】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听到了宝藏佛对自己的称赞,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很激动。

最奇妙的是,因着宝藏佛伸出金色手臂,给宝海梵志一摩顶,这个宝藏佛的手指很长(我们知道,佛的手指尖有网缦之相,像光网一样),而且宝藏佛的手非常柔软,就好像天人穿的衣服一样(就像天衣一样),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的身相立刻变了,变得就像童子一般,看上去只有二十岁。

我们都知道,宝海梵志其实是宝藏佛的父亲,那他应该至少比宝藏佛大二十多岁吧,但是被宝藏佛一摩顶,宝海梵志这个父亲一下子变得像童子一般,变成像二十岁的人了,非常年轻。

【善男子,彼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人及非人,叉手恭敬向大悲菩萨,供养散种种华乃至伎乐而供养之,复种种赞叹赞叹已,默然而住。】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与会的这些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人及非人,都叉手合掌,恭敬地向着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菩萨,向他供养种种花、散着种种花儿,而且也向他做种种伎乐去作供养。而且又一直反复地去赞叹他,赞叹完之后,这些大众就默然而住(就安静了,不讲话了)。

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

今天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我们大概地把要点来复习一下。

首先,讲的是释迦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发愿:在他行六度(六波罗蜜)的时候,不管众生怎么对待他,他始终都是保持平等心、欢喜心,不会有一念的嗔恚心,也不会贪图自己的果报。

然后又讲:除了裸形外道之外,还有八万四千个将做陪练的人也都发了愿,未来将要帮助宝海梵志去圆满六度,向他索取各种物品,甚至头目髓脑、皮肉骨血、手、足、耳、鼻、舌、身等等。将有八万四千零一个人在宝海梵志成佛的过程中去伤害他,大家想一想这个数量。但是伤害他就是成就他,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以伤害他的形式去成就他、去圆满他,所以宝海梵志非常感恩、非常激动,还很荣幸,得到这么多陪练,非常开心,并且发誓自己成佛之后,一定会度这些陪练。

接下来,宝藏佛就讲了须弥山宝菩萨的故事。他当时的发愿跟宝海梵志的发愿是一样的,他们也都是在人的寿命一百岁的时候成佛(在五浊恶世成佛)。

宝藏佛又讲:须弥山宝菩萨成佛之后,在度那些无惭无愧、毁犯戒律的众生的时候,是采用了鼓励的方法。然后,宝海梵志也学到了:自己成佛之后,要是有众生在自己的法中出家了,不好好修,毁犯重戒等等,尽量地对他们宽容、对他们包容,尽量地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

并且宝海梵志也是发誓:自己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多给众生授记,让众生看到希望,增益众生的信心。

然后,还强调了「袈裟」的重要性以及功德利益。

到了最后面,就是宝海梵志得到了宝藏佛的摩顶,被摩顶之后就变成二十多岁了,等于是返老还童了。然后与会的这天龙八部又再一次地去供养和赞叹。

这就是今天的这节课,这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世所发生的故事。

感谢本师释迦佛的讲解!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25课·文殊菩萨的大愿

第25课·文殊菩萨的大愿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复白第三王子王众言:‘善男子,今汝所作福德之聚、清净之业,应为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在度众生方面真的是孜孜不倦,继转轮圣王、太子、二王子都得了授记之后,宝海梵志又对转轮圣王的三王子王众说:善男子,您今天也应该把您累积的所有福德以及所有清...

第31课·伟大的阿閦菩萨(二)

第31课·伟大的阿閦菩萨(二)

【世尊,若我此愿乃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悉得成就,如今佛前之所愿者,令我两手自然而有千辐天轮,所得光明如火猛焰。’】释迦佛说,九王子把自己的大愿陈述了一番之后,对宝藏佛说:世尊,如果我的大愿在我成佛的时候都能圆满成就,就希望我的两只手中自然出现「千辐天轮」,而且这千辐天轮都放射着像猛烈火焰一般的光明。【“善男子,是时...

♥62《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具足于忍”☀

♥62《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具足于忍”☀

【“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四顾遍观菩萨大众,告大悲言:‘大悲,云何菩萨以无所畏庄严璎珞具足于忍?】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藏佛环顾了一下与会的所有菩萨大众们,然后对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说:大悲,现在开始回答你的第三个问题——「云何菩萨以无所畏庄严璎珞具足于忍?」这第三个问题又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来讲的:首先,宝...

♥71《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成佛之路” ☀

♥71《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成佛之路” ☀

【“善男子,汝今持此月光明无垢净华,往于西方如目所见娑婆世界,并持我声闻讯彼佛,起居轻利,气力安不?”】这个时候,善华世界的无垢功德光明王佛就对自己手下的罗睺电菩萨和火光明菩萨说:善男子,你们现在可以带着这个月光明无垢净花,去到西方你们所看见的这个娑婆世界去,并且帮我带问一下释迦牟尼佛,他一切都好吧,身体健康吧?【尔时...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