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63《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变作杀手”☀

00:00

00:00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闻是法已,心生欢喜即得变身,其状犹如年二十人,追随如来犹影随形。】

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菩萨宝海梵志听闻了宝藏佛的讲法,心生欢喜,就真的变身了……

在前面,曾经提到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就返老还童了,而此时他真的变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他追随着宝藏佛如影随形(就好像影子追随着身体一样),一直跟随着宝藏佛学习。

【善男子,尔时转轮圣王及其千子、八万四千小王、九十二亿人悉共出家,奉持禁戒,修学多闻、忍辱三昧,勤行精进。】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转轮圣王以及他的一千个儿子,还有八万四千个小王,以及九十二亿人都出家了,出家之后,就很好地奉持种种的戒律,而且广学多闻,又修忍辱三昧,勤行精进。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渐渐从佛咨受声闻所有八万四千法聚、缘觉所有九万法聚,受持讽诵悉令通利;】

释迦佛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菩萨摩诃萨,他渐渐地就从宝藏佛这里听闻了很多很多的法,这些法包括「声闻乘」的八万四千法聚(「聚」,形容很多「法」聚在一起,特别多的意思),而且宝海梵志也从宝藏佛这里学习到了关于「缘觉乘」的九万法聚,他听闻了这么多法,就认真地受持,又反复地读诵,读得非常流畅。

【大乘法藏身念处中十万法聚、受念处中十万法聚、心念处中十万法聚、法念处中十万法聚,悉皆受持读诵通利;】

宝海梵志在宝藏佛这里还学到了大乘的法藏,大乘法藏中关于「四念处」(「身、受、心、法」)的种种法藏,他都读诵得非常通利;这其中有关于「身念处」的十万法聚、关于「受念处」的十万法聚、关于「心念处」的十万法聚、关于「法念处」的十万法聚,宝海梵志都受持、读诵得非常通达、明利。

【十八界中十万法聚、十二入中十万法聚、断除贪欲十万法聚、断除瞋恚十万法聚、断除愚痴十万法聚、三昧解脱十万法聚、诸力无畏不共之法十万法聚,如是等十亿法聚,皆悉受持读诵通利。】

而且宝海梵志从宝藏佛这里还学到了关于「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十万法聚、关于「六根、六尘」(十二入)的十万法聚。

宝海梵志从宝藏佛这里还学到了怎么样「断除贪欲」的十万法聚、怎么样「断除嗔恚」的十万法聚、怎么样「断除愚痴」的十万法聚,以及关于「三昧(禅定)解脱」的十万法聚。

宝海梵志从宝藏佛这里还学到了关于佛的「十种神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方面的十万法聚,类似的这么多法大概有十亿法聚,他都受持、读诵得非常通达、明利。

【“善男子,其后彼佛入般涅槃。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以无量无边种种诸华、末香、涂香、宝幢、幡盖、珍宝、妓乐而以供养,以种种香积以为[卄/積],阇维其身收取舍利,起七宝塔高五由旬,纵广正等满一由旬,于七日中复以种种无量无边华、香、妓乐、宝幢、幡盖而供养之。】

释迦佛说:善男子,后来宝藏佛就入涅槃了。当时,具足大悲的菩萨摩诃萨——宝海梵志,就用无量无边的种种花,还有末香、涂香、宝幢、幡盖、珍宝、妓乐去供养宝藏佛,而且用种种香累积起来,去荼毗(火化)宝藏佛的身体,后来又收取了舍利子,又起了七宝做的塔,高大概有五由旬,纵广正等满一由旬(高是有五由旬,占地面积大概有一由旬),连着七天,宝海梵志又以种种无量无边的花、香、妓乐、宝幢、幡盖去供养宝藏佛。

【尔时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安止住于三乘法中。】

而且当时宝海梵志还让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安止住在「三乘」、「二乘」、「一乘」的法中(众生适合修行什么乘,他就给大家讲说什么乘的法)。

【“善男子,大悲菩萨过七日已,与八万四千人俱共出家,剃除须发,著染袈裟,于宝藏佛般涅槃后,随顺等心炽然正法满十千岁。】

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藏佛入涅槃七天之后,具足大悲的菩萨宝海梵志就带着八万四千人一起出家了,剃除了胡须和头发,穿上了染色的袈裟,在宝藏佛涅槃之后,「随顺等心」(随顺平等心)使得正法炽燃地传播了大概有一万年。

大家注意:宝藏佛涅槃之后,宝海梵志帮助正法延续了一万年。

【复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安止住于三乘法中,及三归依、五戒、八斋、沙弥十戒,次第具足大僧净行。】

而且他又让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安止在「三乘」、「二乘」、「一乘」的法中,有一些众生受了「三归依」,有的受了「五戒」,或者受持「八关斋戒」,有的出家受了「沙弥十戒」,有的出家人「次第具足大僧净行」(就是受了「具足戒」)。

【复更劝化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安止住于神通方便四无量行,令观五阴犹如怨贼,观于诸入如空聚落,观有为法从因缘生,】

释迦佛说:当时宝海梵志又劝化了无量百千万亿的众生,安止住于神通方便和「慈、悲、喜、舍」(四无量行),使大家观「色、受、想、行、识」(五阴)就好像怨贼一样,不要被「五阴」迷惑;让大家观「眼、耳、鼻、舌、身、意」造的这个幻境就像空虚的聚落一样,不要过于执著它;观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

【劝化众生令得知见,观一切法如镜中像、如热时炎、如水中月,于诸法中皆知无我、无生无灭,第一寂静微妙涅槃。】

宝海梵志劝化众生,使大家了知和见到这一切,让大家观一切法就好像镜子中呈现的影像,又好像天气很热时的阳焰,又好像水中的月亮;使得大家于诸法中都了解了什么叫「无我」,什么叫「无生无灭」,什么叫「第一寂静微妙涅槃」。

【复令无量无边众生,安止住于八圣道中。】

宝海梵志还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安止住在「八圣道」中。

【作如是等大利益已,即便命终。】

宝海梵志为众生作了种种的大利益之事后,就命终了。

【寻时复有无量无边百千诸人,以种种供养,供养大悲比丘舍利。其所供养悉如转轮圣王之法,如是大众种种供养大悲舍利亦复如是。】

宝海梵志命终之后,有无量无边的百千诸人,用种种的供养来供养具足大悲的比丘宝海梵志的舍利子。在供养宝海梵志的舍利子的时候,这种尊重和重视的程度就好像供养转轮圣王的遗体一样。

【大悲比丘命终之日,宝藏如来所有正法,即于其日灭尽无余。】

释迦佛说:具足大悲的比丘宝海梵志在他命终的当天,宝藏佛的所有正法就灭尽没有任何剩余了。

宝海梵志一走,宝藏佛的正法没有人传承,立刻就灭了。

【彼诸菩萨以本愿故生诸佛土,或生兜术、人中、龙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罗,生于种种畜生之中。】

那么宝藏佛以及宝海梵志曾经启发、教育的那些菩萨,因着自己发下的根本誓愿就生到了不同的佛国去了,也有一些菩萨生到了兜率陀天,也有的菩萨生到了人中,也有的菩萨生到了龙中,也有的菩萨生到了夜叉中,有的生在了阿修罗中,有的生在了种种畜生当中……

【“善男子,大悲比丘命终之后以本愿故,南方去此十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欢喜,彼中人民寿八十岁,集聚一切诸不善根,喜为杀害,安住诸恶,于诸众生无慈悲心,不孝父母乃至不畏未来之世。】

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具足大悲的比丘宝海梵志命终之后,因着他过去发愿(想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南方距离删提岚世界大概过一万个佛国,就到了一个佛世界,名字叫「欢喜」,这个欢喜世界的人民寿命是八十岁,这个欢喜世界的人民积集了一切种种的不善根,喜欢作杀害之业,安住在种种的恶行;欢喜世界的这些人民对于众生没有慈悲心,不孝顺父母,而且他们不相信有未来世的果报。

【大悲比丘以本愿故,生彼世界旃陀罗家,所受身体长大端正,力势刚强,威猛勇健,专念问答,辩才捷疾,如是诸事悉胜于人,以强力势逼捉诸人,作如是言:‘汝今若能受不盗戒,乃去远离种种邪见,行正见者,当施汝命,给汝所须资产之物,令无所乏。若不受者,我今要当断汝命根,然后乃去。’】

具足大悲的比丘宝海梵志命终之后,他就生到了欢喜世界,来到这个世界还生在了最差的家庭「旃陀罗」家。

我们知道,古印度有四种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旃陀罗是比首陀罗还要下等(下贱)的家庭,一般是指杀手、屠夫什么的。

具足大悲的宝海梵志就生到了欢喜世界这里的一个旃陀罗家庭了,他所受的这个身体长大之后,看上去倒是蛮端正的,非常有力气,非常刚强,威猛勇健,「专念问答」(就是思维很敏捷),「辩才捷疾」(人家问他什么,他回答什么,非常聪明),在各个方面(无论是武力还是智力)都是胜过一般人的。

宝海梵志转生到这里,就长成了一个非常强壮的人了(一个杀手),他就靠着自己强大的力量,有的时候就逼迫很多众生,说:你们现在要是能够受这个不偷盗的戒,远离种种邪见,能行正见的话,我就给你们一条命,把你们需要的种种资产之物也给你们,让你们不会缺这少那的。但是,你们要是不同意受这个不偷盗的戒,还继续偷盗的话,或者说继续抱持种种邪见等等,我就要你们的命!

宝海梵志(他)化身为杀手,就这样凶巴巴地威胁着度这些难度的众生。

【尔时,诸人长跪叉手,作如是言:‘仁者今已为我调御,如仁所敕,我今授持,尽其寿命不复偷盗,乃至正见亦复如是。’】

这个时候,那些人都害怕呀,就长跪叉手(合掌),对宝海梵志化生的这个杀手说:仁者呀,您今天已经帮我们调御了我们的心了,我们一定听从您的命令,我们有生之年再也不偷盗了,而且我们会远离种种邪见,会抱持正见。

【尔时,强力旃陀罗往至王所或大臣所,作如是言:‘我今困乏资产之具,所谓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香华、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琥珀、真宝、伪宝。若我得此种种物已,持施众生。’】

这个时候,具备极强的力量的这个杀手(宝海梵志),他就来到了国王这里或者大臣这里,对他们说:我现在缺少一些资产之具(缺少生活用品),饮食、医药、衣服、卧具、香花、金银钱货、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琥珀、真宝、伪宝……各种物品我都需要,如果我得到了这些物品,我就会去布施给所有的众生。

【尔时,国王、大臣即与种种所须之物,令其充足。时旃陀罗因其施故,安止此王及其大臣住九善中。】

这个时候,国王和大臣就把这个杀手(宝海梵志)他所需要的这种种的物品就给他了。这个杀手(宝海梵志)他接受了国王、大臣的布施之后,就给国王还有大臣讲法,使他们安住在「九善」中(「十善业道」至少是行九种善)。

【尔时,人民增益寿命满五百岁。】

这个时候,这个欢喜世界的人民,因为他们不再偷盗了,也远离邪见,抱持正见,他们的寿命就开始增长了(原来只能活八十岁,现在能活五百岁了)。

【其王命终,诸大臣等以旃陀罗绍继王位,因为作字号功德力。】

后来,欢喜世界这个国王命终之后,这些大臣就推举这个杀手(宝海梵志)让他继承王位,继承王位之后,给他取了一个字号叫「功德力」。

【“善男子,尔时功德力王,不久王一国土,复以力故王二国土,如是不久乃至得作转轮圣王王阎浮提,然后教化一切众生,安止令住不杀生戒,乃至正见亦复如是,随诸众生心所志乐,劝化令住于三乘中。】

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这个功德力王不久就统一了一个国土,靠着自己很强的能力,很快又统一了两个国土……就这样不久成为了转轮圣王,统摄四天下(他主要就在阎浮提这个地方办公),然后教化一切众生,安止大家,使大家住于不杀生之戒,乃至正见亦复如是(使大家奉行十善业道)。而且宝海梵志转生为这个杀手,后来当了转轮圣王,他还根据众生内心的志向和爱乐劝化大家,使大家安住在「三乘」教法,或者「二乘」教法,或者「一乘」教法中。

也就说,宝海梵志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他一直很尊重众生的志向和爱乐,他不是说觉得「一乘」最究竟就只讲「一乘」,不是的。因为众生和众生不一样,他的根性、他的志向、他的爱乐都不一样,他是因机施教的(也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根据众生的志向和爱乐去让大家安住在不同乘的教法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这节课其实也是破除我们疑惑的一节课。我们再回忆一下这节课都讲了什么。

首先讲,宝海梵志听闻宝藏佛讲法之后,他真的变成了二十岁的年轻人,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宝藏佛学习,就好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也就是说,宝藏佛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就这样一直跟着学)。学了什么呢?

关于「声闻乘」的、关于「缘觉乘」的、关于「大乘」的……这么多的法聚,关于「十八界」、「十二入」、怎么样断除贪、嗔、痴以及关于三昧(禅定)解脱的、关于「十力」、「四无所畏」、「不共佛法」的这种种法,他都学会了,学得非常熟练……很重要啊!

你在一个师父这儿学法,你学了几成呢?

宝海梵志作为释迦佛的过去世,他在宝藏佛那里可是学了个百分之百呀,可以说学了十成!所有法都受持、读诵通利,非常熟练,完全掌握了,学的法非常多。那他积累的多,他度众生就驾轻就熟,太容易了,是吧?

当自己的师父(其实也是自己的儿子)宝藏佛入涅槃之后,宝海梵志就去供养;然后又收取舍利子,又供养;而且教化无量众生,过了七天就带着八万四千人一起出家了,后来就传播正法传播了一万年,影响无量众生信佛,认真修行。而且经文中讲宝海梵志去世的当天,宝藏佛的正法就灭尽没有剩余(也就是说,宝海梵志就是「正法」的代名词,宝海梵志走了,正法就不见了),这也预示着未来释迦牟尼佛就是「正法」的代名词。

后来又讲,宝海梵志命终之后,根据他曾经发的大愿:他愿意去度差生(哪里的众生最难度,他就去哪里)。然后,他就去到了距离删提岚世界有一万个佛国这么远的南方的欢喜世界,来到这里投生在了一个杀手的家庭里,长相端正,年富力强,又非常有智慧,辩才无碍,在各个方面都胜于常人。然后,因为他是「杀手」,他有武功,所以别人都害怕他,他在度这些恶人的时候很轻松,说:你们要不好好修,我就要你们的命!必须好好修!那谁也不敢不好好修,是吧?所以度众生就相当容易(这个地方其实是有幽默感的)。

所以说,投生在杀手的家庭,这在古印度是最差最差的命运了,但是你看是谁去了,这是大菩萨去了,是未来的释迦佛去了,投生到杀手的家庭,以杀手的角色反而更容易度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一说「你不好好持戒,不好好抱持正见,我要你的命!」,吓得大家就全都改恶向善了。结果这个欢喜世界的这些众生寿命从八十岁增长到了五百岁。

而且宝海梵志投生到杀手家庭,作为「杀手」,也是不贪财的,他从国王和大臣那里要来的所有物品都布施给众生了,所以就广得民心,后来他就被推举为国王了,成为「功德力王」。因为他智勇双全,很快就做了转轮圣王,统摄四大洲了,然后教化一切众生,使大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等等等,又抱持正见,而且随着众生内心的志向以及爱乐,安住在适合自己的教法当中……

从宝海梵志(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生平经历来看,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启发: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度众生?有的时候,真的只要目的是对的,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便,这个「发心」非常非常的重要!

其实,这节课也是在提示我们:任何等级、任何行业里面都有可能有佛菩萨的「应化身」去行使「同事摄」,去进行种种的善巧方便……

所以,在我们不了解情况的时候,甚至不能够仅凭这个人的行为就去判断他是对还是错(仅凭行为去判断,都不一定准确),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发心」。所以少判断别人,好好修自己,这是关键的关键!这样也不容易造业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解他过去世的故事!

感谢《悲华经》!

感谢《大悲莲华经》!

相关文章

第10课·广长舌光的威力

第10课·广长舌光的威力

【尔时,世尊观诸大众及诸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阿修罗、罗刹、乾闼婆、人非人等,作是观已,说是章句:“带哆浮弥 檀陀浮弥 昙摩陀浮弥 伽帝浮弥 蜜帝浮弥 般若浮弥 毗舍罗阇浮弥 钵帝三毗多浮弥 阿耨差婆浮弥 阿婆差浮弥 三摩多博差摩博差浮弥 阇帝叉裔浮弥 三杈阇毗收阇 波罗 收阇毗舍伽达舍婆帝 ...

第14课·释迦佛过去世度阿弥陀佛

第14课·释迦佛过去世度阿弥陀佛

大家好!在前面两节课中,多次提到了「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出自《观无量寿》佛经,前面我们只讲了「一福」,今天要再补充全这个内容。「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习「十善业道」。「第二福」——是受持「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一切「戒」,不犯威仪(当我们持好「戒」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很清...

♥67《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光明遍照”☀

♥67《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光明遍照”☀

释迦佛继续在讲他过去世的故事……【“复次,善男子,如是复过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此界转名月电,亦五浊世。我于尔时作转轮圣王,王阎浮提,号灯光明,亦教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住于诸善法中,亦如上说。】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就这样又过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时候的世界换了个名字,叫「月电世界」,也是五浊恶世。我当时在这...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