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第14课·释迦佛过去世度阿弥陀佛

00:00

大家好!在前面两节课中,多次提到了「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出自《观无量寿》佛经,前面我们只讲了「一福」,今天要再补充全这个内容。

「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习「十善业道」。

「第二福」——是受持「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一切「戒」,不犯威仪(当我们持好「戒」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很清净、很庄严、就有威仪)。

「净业三福」的「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者(自己发了成佛的「菩提心」,深信因果,就不会妄自地造作,还要读诵大乘经典,并且帮助一切修行者精进)。

这是非常重要的度众生的方法!「宝海梵志」就靠着倡导大家发「菩提心」,倡导大家安住于「净业三福」,度了无量的众生……

那么,上节课「宝藏佛解梦」(「宝藏佛」给自己的父亲「宝海梵志」解梦),也使我们了解到「无诤念转轮圣王」,虽然他向佛作了很多的大布施,在给佛供养灯的时候,也特别让我们感动——头上顶着灯,肩膀上、手上、膝盖上、脚上托着灯,一坐一整晚,就这样去供养「佛」,供养很久……

虽然对「佛」作了大布施(大供养),但是他发的愿太小了,他希望来世还当「转轮圣王」,这个「愿」使得他没有办法出离「轮回」……

所以「宝海梵志」的梦中,这个「无诤念转轮圣王」是非常悲惨的——长着人形猪的脸(长着猪头);而且,一开始他吃很多的虫子,后来又被很多众生吞吃;而且反复地受生都是如此,反复地在轮回中受苦……

【“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转轮王言:‘大王当知,人身难得,王今已得成就无难。诸佛世尊出世甚难过优昙华,调善欲心及作善愿乃复甚难。】

接下来,「释迦佛」就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不是了解了「转轮圣王」发的愿太小嘛,于是就对「转轮圣王」说:大王,您要知道,我们这个「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您呢,当然得了人身又成为「转轮圣王」,得人身对您来说并不困难。但是您要了解,诸佛世尊出现于世真的非常难得!这种难得的程度啊,就胜过「优昙波罗花」的出现。

在佛经中经常讲「优昙波罗花」要两三千年才出现一次,那么「优昙波罗花」出现的时候,就意味着「有佛住世」。

「宝海梵志」就向「转轮圣王」进谏,说:「佛」出现于世非常难得,但是「调善欲心及作善愿乃复甚难」。

比佛出现于世更难的是什么呢?把我们贪着「五欲」的心给它调整过来,调向「善道」;而且发「愿」要发「大愿」、「究竟愿」,不要贪恋人天福报。

【大王,今者若愿天人即是苦本,若欲得主一四天下及二三四,亦是苦本轮转生死。】

「宝海梵志」说:大王啊,您要了解,如果说希望来世还当「天人」,这就说明「轮回」之苦就没有断了根本;如果说希望来世还当「转轮圣王」,统摄一个「四天下」,或者两个「四天下」,或者三个「四天下」,或者四个「四天下」,这也说明还在「轮回」中,还是会受「轮回」之苦。

【大王,若生人天,皆是无常无决定相犹如疾风,其人贪著乐于五欲心不厌足,犹如小儿见水中月。】

大王,如果生到人间或者天上,就一切都是「无常」的,「无决定相」(就是都是不恒定的),就像快速的风(就吹得那么快),生灭的速度很快的;要是有人贪着「五欲」之乐(贪着财、色、名、食、睡或者贪着色、声、香、味、触),他的心要是「不厌足」的话,简直就像那些小孩贪恋水中的月影一样,那并不真实啊!

【若有愿求在天人中受放逸乐,其人数数堕于地狱受无量苦,若生人中受爱别离苦、怨憎会苦,若生天上有退没苦,当复数数有受胎苦,复有种种互相食啖夺命之苦,痴如婴儿心不知厌。】

「宝海梵志」说:要是说希望能够在「天人」中长期享受放逸的快乐,这个人其实会屡次三番地堕到「地狱」。

因为在「天界」福报消耗得也很快,(因为「天界」太舒适了嘛,生活得太美好了,福报消耗很快);再一个,其实「天人」他有神通,他一造业,造的「业」其实也大,很容易下地狱(很容易屡次三番地下「地狱」),如果不出「轮回」的话,你生的越高可能跌得越惨……要是落到「地狱」,那就受无量的苦啊!

如果说这个「天人」生到了「人」中,就要忍受「爱别离」之苦(可能我们挚爱的人、事、物离开我们了,让我们很痛苦);或者「怨憎会」苦(不是冤家不聚头,总是会看到自己讨厌的人,这也是苦)。

生到「天」上的,有「退没」之苦(「退没」就是,你很难再次生到天上的),如果说「人身」难得,那「天人」之身就更难得了。

经中讲:持好「五戒」,来世还能做个人;持好「十善业道」就能升天。那持「十善业道」的人又有多少呢?「天人」之身比「人」身还要难得!所以经常有「退没」之苦(这个人做了一世的「天人」,之后很久都没有再回来做「天人」,他掉下去了就没有上来)。

而且,总是有「受胎之苦」(就是在轮回中反复地轮回嘛);而且,既然在「轮回」中,经常就是互相吞吃(今生你吃我,下一世我吃你),你吃我,我吃你,就这样吃来吃去……

昨天一个师兄跟我讲:她亲戚一个小区,发现了一具人头,后来调查出来是被分尸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被分尸了……那么,我们想一想:这些吃肉的众生、杀生的众生,岂不是天天在对动物行分尸之事啊?你把鱼砍成很多块,你把鸡、鸭砍成很多块……那不也是分尸吗?分尸,放在「人」道,好像很恐怖;实际上,人可能整天都在分尸啊!

「宝海梵志」说:这轮回中的众生他不觉悟(他愚痴啊),就像婴儿一样,不知厌倦。这个婴儿啊,有时候贪吃,吃饱了还吃,他不知道饱饿是吧?这些愚痴的众生在「轮回」中,他不知道该解脱这种苦,就一直承受着这种苦……

【何以故?离善知识故,不作善愿故,不行精进故,应得者不得故,应解者不解故,应证者不证故,痴如婴儿无所识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离善知识故」(他们没有亲近善知识),可能福报不够,周围没有善知识教化他们,所以一直在做这些愚蠢的错事。

而且出不了「轮回」的众生,有一些是因为没有发下「善愿」。什么叫「善愿」呢?你求人天福报根本就不叫「善愿」;你不出「轮回」这就不叫「善愿」;你发这个「愿」哪,就太小、太狭劣(不究竟),不究竟那就不叫「善愿」。所以,要发就发了生脱死的愿,最好是发成「佛」的愿!

「菩提心」其实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呀!就是要成「佛」呀!

「宝海梵志」说:很多众生为什么出不了「轮回」呀?有一些是因为「不精进」。在《华严经》中也提到了——你太懒、你太懈怠了,所以你出不了「轮回」(人家出去了,你出不去)。

其实,比一比人与人的智商啊,相差也不是太多。为什么他很成功,另一个不成功啊?甚至很失败啊?刨去宿世的福报来讲,如果说福报相同的情况下,肯定「精进」的更容易成功(努力的更容易成功啊),对吧?懒惰的就不容易嘛!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爸爸给我讲过一个「状元与乞丐」的故事。这个算命的给两家小孩算命,说:这家这小孩长大了要当乞丐,另一个会当状元……

那知道自己未来会当状元,这小孩就一直很懒惰,也不好好学习;那个知道自己未来将当乞丐的,他不想做乞丐嘛,非常精进努力。后来,大家就猜到了哈,命运倒转了——算命的说将当乞丐的那个,成了状元;算命的说将当状元的那个,反而变成了乞丐。

人与人之间智商真的差不太多,关键就是我们懒不懒!你有再好的福报,你不珍惜,不好好用……你像「天人」福报还不够大吗?恣意地享受、不精进修行,到最后有的直下地狱啊!而且很久都不能再当「天人」了(就回不去了)……

天上的眷属还记挂着:诶,那个下去的什么时候上来?但是那个下去的,他失去记忆了(在「恶道」受苦,严重失去记忆),他都忘了他做过「天人」了……要是在「地狱」一直受刑(在「无间地狱」),他什么时候才能再上去呢?

为什么众生出不了「轮回」啊?

「宝海梵志」说:「应得者不得」。我们应该证得「佛果」,你却没有证得「佛果」。为什么说应该证得「佛果」呀?因为人人本具「佛性」啊,人人都是金矿啊(你都含着纯金的),你不提炼,你得不到纯金(你明明含着纯金,你不提炼出来,你得不到),这是「应得不得」(就是你应该修成佛,你却没有修成佛,这就是「应得不得」)。

还有「应解者不解」。就是你应该了解一切的实相,你却不了解(你应该睁开眼睛、你应该醒来;你却不睁开眼睛、你却不醒来)。

为什么众生出不了「轮回」啊?

「宝海梵志」说:因为「应证者不证」(你应该证到那个位次,你不去证)。你今生应该能修到「八地」菩萨的位置,你不努力、不去证,结果「初地」就满足了,还以为自己成佛了……是不是啊?那有的证「阿罗汉」,了生脱死了,他就满足了(「应证者不证」)……

所以《法华经》里讲——其实证「阿罗汉」哪,这就是相当于攀登一座山,只在中间(山腰那个位置)停歇下来了,还没到山顶嘛!

所以,《法华经》就说:「唯有一乘法,余二皆非真」。它就是尽力地去贬低「二乘」、「三乘」……其实是「激将法」,就怕大家懈怠和懒惰(这是我们都了解的)!

为什么众生出不了「轮回」呢?

「宝海梵志」说:因为众生愚痴,傻得就像婴儿一样,无所识别(刚出生的婴儿他认不出来什么是什么,像个小傻瓜一样)。当然,也有个别新闻说,有婴儿一出生就知道抓着妈妈的手;甚至,巴西也有一个女婴生下来就会行走,那是极其罕见的!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刚出生的小孩真的就像个小傻瓜。众生就是个小傻瓜!在佛菩萨们看来,众生就是愚痴如婴儿……

【唯菩提心能离诸苦无有遗余而反生厌,世间生死数数受苦而更甘乐,遂令诸苦转复增长。大王,今当思惟生死有如是等种种诸苦。】

怎么样能脱离「轮回」呢?

只有「菩提心」才能够帮助我们远离「轮回」的种种苦;而且远离所有苦,没有剩余。但是众生一提「菩提心」,还生起一种讨厌、不感兴趣、甚至诽谤的情绪……

「菩提心」大家一定要注意啊——它的全称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是「正遍知」之心!就是成「佛」之心!只有这成「佛」之心,才能够帮助我们彻底究竟地远离「轮回」之苦!

但是众生很少有人发了「菩提心」,是吧?他们屡次三番地在「轮回」中受苦,还觉得挺甜美的……那这种对于「轮回」的贪着,就使得「轮回」的苦一直在增长……

「宝海梵志」很诚恳地劝自己的「转轮圣王」,说:大王啊,现在您要仔细思维一下,生死轮回是多么多么的苦啊!

【大王,今者已供养佛,已种善根,是故于三宝中应生深信。】

大王,您现在已经供养了「佛」,已经种了善根了,所以您肯定是深深地相信「佛、法、僧」三宝的。

【大王当知,先所供养佛世尊者,即是来世大富之因;爱护禁戒,即是来世人天中因;今者听法,即是来世智慧因也。大王,今者已得成就如是等事,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王,您要了解——您现在供养了「佛」(这伟大的「世尊」),您未来世一定会大富贵的;您能够爱护「禁戒」(就是喜欢持戒),那么来世您肯定能够生在人中或者天上;那么今天您又听了佛法了,这就是来世的智慧之因哪!佛法中含着无量的智慧啊!

大王,现在您看您也供养了佛了,未来能富贵;您也爱好持戒,未来能生「人天」;您又听了「法」,开了「智慧」了,您应该发成就无上「正觉」的「菩提心」啊!

这个「宝海梵志」是这样的诚恳,而且他的儿子就是「宝藏佛」,那么「宝海梵志」相当于在这一世是「佛父」啊,对吧?他在劝「转轮圣王」的时候,口才、智慧也都不是一般人水平……

「宝海梵志」到底是谁呢?大家能猜到吗?还是提前剧透一下吧——其实,「宝海梵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他此时一直在非常诚恳地劝的这个「无诤念转轮圣王」,大家知道是谁吗?就是「阿弥陀佛」的过去世。

也就是说:在这一世,这个「阿弥陀佛」他是「无诤念转轮圣王」;他手下的大臣「宝海梵志」是「释迦牟尼佛」。

这个「释迦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在劝过去世的这个「阿弥陀佛」,在劝他发「菩提心」……所以,佛经学多了呀,真的是很有意思的!

今天我们先学到这里吧!感谢至诚恳切度众生的「宝海梵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08课·另一种修法

第08课·另一种修法

【“尔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闻说是已,寻即自知当转法轮,欢喜踊跃,与无量菩萨共供养佛;作供养已,各各自入诸楼观中。】释迦牟尼佛说:当时「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听自己的师父「日月尊如来」说,自己未来也能转法轮(讲法),他非常地欢喜踊跃。「虚空印菩萨」就与无量的菩萨共同供养了自己的师父「日月尊如来」;供养完之后,就各自回到自己...

第11课·依大悲而取不净土

第11课·依大悲而取不净土

悲华经 卷第二大施品 第三之一【尔时,会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寂意,瞻睹如来种种神化已,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其余诸佛所有世界,清净微妙种种庄严,离于五浊,无诸秽恶,其中纯有诸大菩萨,成就种种无量功德受诸快乐?其土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何况当有二乘之实?】这个时候,大会中有一个「菩萨摩诃萨」,名字叫「寂意」(寂静,...

第33课·伟大的释迦佛

第33课·伟大的释迦佛

我们知道,这个宝海梵志,他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藏佛就是宝海梵志的儿子,但是宝海梵志不止有这一个儿子……【“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有八十子,即是宝藏如来之兄弟也,其最长子名海地尊。】释迦佛继续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其实除了宝藏佛之外,宝海梵志还有八十个儿子;这八十个儿子中,最长子(年纪最长的儿子)叫「海地尊」。【善男子...

第34课·云何得菩提(一)

第34课·云何得菩提(一)

大家好!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他除了宝藏佛之外还有八十个儿子,这八十个儿子也都得到了授记(未来将作佛)。【“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有三亿弟子,在园门外一处而坐,教余众生受三归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还有三亿个弟子,他们在阎浮园门外的一个地方坐着,正在...

第40课·伟大的韦陀菩萨

第40课·伟大的韦陀菩萨

悲华经 卷第六诸菩萨本受记品 第四之四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劝自己身边的五个侍者也发菩提心……【“尔时,五人即至佛所,以所得物供养世尊及比丘僧。供养已,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令于贤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时,这五个人就来到了宝藏佛这里,把宝海梵志送给他们的礼物供养给了宝藏佛和比丘僧。供...

 ♥49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八)”☀

♥49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八)”☀

我们继续来了解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作为宝海梵志时所发的大愿。【有诸菩萨,其心质直无有谄曲,闻佛说法即得八万四千诸法门、八万四千诸三昧门、七万五千陀罗尼门。】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一些菩萨(他们)的内心坦白、正直、单纯,没有谄媚和弯弯绕,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法门;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