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61《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助菩提法”☀

00:00

00:00

悲华经 卷第九

檀波罗蜜品 第五之二

《悲华经》一共有十卷,已经到了第九卷。

就着前面宝海梵志的问题,宝藏佛正在给他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种种「三昧门」,已经回答完了,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之门?】

宝海梵志曾经问宝藏佛:「云何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之门?」,具体应该怎么做,才有助于菩提法(才有助于我们的觉悟)?

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入到觉悟的清净之门?这个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菩萨们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入到清净之门,从而证得菩提之法?这样理解这个问题也可以。

【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化众生故;】

接下来宝藏佛就解释说: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布施」这个事情,是有助于我们的觉悟的,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与众生建立情感,从而度化他们。

【持戒即是助菩提法,具足善愿故;】

而且「持戒」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觉悟的。「持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就少结了很多怨,也就免除了很多冤亲债主障碍我们。总是行善,具足善愿,修行之路就会比较通畅。

【忍辱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

宝藏佛说:「忍辱」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常修「忍辱」,不起嗔心,相貌就好(一个长得再美的人,如果起了嗔心,他的相貌一定是丑陋的)。「忍辱」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有助于我们具足佛一般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精进即是助菩提法,于诸众生勤教化故;】

宝藏佛说:「精进」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对于所有的众生要精勤地教化(众生数量,一个是太多了,所以要精勤地教化;再一个,大部分娑婆世界的众生都不太好度,所以要精勤地教化)。

【禅定即是助菩提法,令心具足得调伏故;】

宝藏佛说:「禅定」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修习「禅定」,可以让我们的心真正地被调伏,不再随着习气和烦恼走。

【智慧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知诸烦恼故;】

而「智慧」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你有了智慧,才能了知你都有哪些烦恼,应该怎样断除烦恼。

没有智慧的人,他连自己起了烦恼都不知道,他看不到他在起烦恼,他认不出那是烦恼。

【多闻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无碍故;】

宝藏佛说:「多闻」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多闻」——广学多闻,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你广学多闻,就了解了各种法,没有任何的障碍,就容易有智慧,容易觉悟。

【一切功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众生得具足故;】

那么,「一切功德」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一切功德」,一提「功德」,就是我们要好好地破迷开悟,这累积的是功德(那么断恶修善,累积的是福德)。想尽一切办法破迷开悟,就有助于菩提。在我们自己破迷开悟的路上,我们也会影响周围的这些众生,使他们也慢慢地破迷开悟,具足种种的功德。

【智业即是助菩提法,得具足无碍智故;】

宝藏佛说:「智慧之业」也是有助于菩提的。一个人特别爱智慧,那么他一定智慧多,这是必然的(就好像一个人特别爱杀生,他一定杀业重)。如果说能够拥有很多的智慧,「得具足无碍智慧」,就无有障碍、没有迷惑、没有困惑呀。别人迷惑、困惑的地方,你都感觉是自在的、是无碍的;别人有问题的地方,你没有问题,你看上去——一切就这样呈现,这不都是答案嘛,哪有问题呀?所以有人讲:一个真正的觉悟者,对他来讲,不是说答案找到了,而是说问题消失了……他没有疑惑了,他具足智慧。

【修定即是助菩提法,悉得成就柔软心故;】

宝藏佛说:「修定」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修习禅定有助于菩提(觉悟),可以帮助我们成就柔软之心。

一个常修禅定的人,可能话都不多,尤其废话就更少了,心很柔软,善于包容一切;甚至说,他时刻完全都融化在「道」,都合于法身;他的心非常柔软,不容易跟别人起斗诤,却能包容一切的斗诤。

【慧业即是助菩提法,远离一切诸疑惑故;】

宝藏佛说:「慧业」——使得我们增长智慧的一切行为造作,都是有助于菩提的(所以,这个「智慧」,反复强调,就证明它有多重要)。你想办法增加自己的智慧,就可以远离一切所有的疑惑了。

【慈心即是助菩提法,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宝藏佛说:「慈心」也是有助于菩提的。「慈心」,就是给予一切众生快乐的心,想要让众生离苦得乐(让众生快乐)。这种「慈心」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你一心只想着利益众生,「于所有众生心无有障碍」,在你眼里,一切众生就好像自己的父母亲一样,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只想着利益他们,你的烦恼、痛苦绝对会少很多。

那么凡夫的烦恼、痛苦是什么呢?他希望别人利益自己,别人不这样做,他就有烦恼、痛苦,对吧?菩萨只想利益众生,别人怎么对我——不管……那他肯定没烦恼。

【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拔出众生诸苦故;】

宝藏佛说:「悲心」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悲心」就是拔除众生苦的心,让众生都远离痛苦,这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

【喜心即是助菩提法,受乐法故;】

那么「喜心」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喜心」,以别人的欢喜为欢喜,而且非常爱乐法,学法学得很欢喜,听法听得很欢喜,这自然也都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舍心即是助菩提法,断憎爱故;】

还有「舍心」,也是有助于菩提的。

要是就着中文字面的意思,感觉这个「舍」好像是施舍或者舍我,是吧?其实在《巴利三藏》中,这个「舍心」翻译成「平静心」。

在平静的状态中,我们就断离了特别的憎和爱(你不会特别地恨一个人,也不会特别地爱一个人),在这种平静的状态,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听法即是助菩提法,断五盖故;】

宝藏佛还强调:「听法」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听经闻法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那肯定啊——释迦佛讲法度了多少众生啊!「听法」绝对是有助于菩提的,而且有助于断除我们的「五盖」(断除我们的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或贪欲盖,这些都容易断除)。

【出世即是助菩提法,舍诸所有故;】

宝藏佛说:「出世即是助菩提法,舍诸所有故」。其实「出家」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当然是针对着那些机缘成熟的众生讲。出家的机缘成熟了,你出家,舍掉你所拥有的一切,能放下的都放下了,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阿兰若即是助菩提法,离诸匆务故;】

那么「阿兰若处」(清静的场所)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在清静的场所,没有什么匆忙的事务要做,心比较静,肯定是有助于菩提(觉悟)。

【专念即是助菩提法,得陀罗尼故;】

还有「专念」某一种咒语或者佛号,这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从古以来,确实也有一些大德,是通过专持佛名号或专念某些咒语,量变累积——质变,到最后觉悟了。那么觉悟了,就得到了诸法密义的心髓了。

【正忆即是助菩提法,分别意识故;】

宝藏佛说:「正忆」(正的忆念)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保持「正念」,这个「正念」也意味着对于我们「身、口、意的一切」保持觉照,能够分别清楚我们正起了什么念头,这肯定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思惟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得成就义故;】

而且「思惟」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你听法,如果不思考,可能听过就忘了;听法,配合着思考(尤其是对那些疑点、难点,配合着思考),你就能够掌握法的真实含义,所以绝对有助于菩提(觉悟)。

【念处即是助菩提法,身受心法觉分别故;】

宝藏佛说:「身、受、心、法」(四念处)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关于「四念处」,有一部经,我们在禅修课上也跟大家分享过要点,《四念处经》(也叫《大念处经》),这里就先不详细讲了。

【正勤即是助菩提法,断不善法,修善法故;】

宝藏佛说:「四正勤」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可以断掉所有的不善之法,让我们修习善法。

【如意足即是助菩提法,身心轻利故;】

「如意足」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可以使我们的身心轻安、舒适、便利。

【诸根即是助菩提法,得一切众生根具足故;】

那么「五根」(「三十七道品」里的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而且,如果我们拥有这「五根」,也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具足这五根,从而觉悟。

【诸力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坏诸烦恼故;】

那么「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具足这五种力,就能够坏灭所有的烦恼。

【诸觉即是助菩提法,于诸法中具足觉知实法相故;】

宝藏佛说:「诸觉」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于诸法中具足觉知实法相」。「保持觉知」很重要,有助于我们的觉悟,不然就陷到「相」里了,就被境所转了,所以一直要保持觉知。保持觉知,可以帮助我们看清一切法相的真实本质(一切如梦如幻),虽然经历,但是希望这个掌控权在自己手里,不要成为「相」的傀儡。

【正道即是助菩提法,远离一切诸邪道故;】

宝藏佛说:「正道」(行正道,不行邪道)这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所有的邪道。

【圣谛即是助菩提法,断灭一切诸烦恼故;】

那么「四圣谛」(苦、集、灭、道)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可以帮助我们断灭一切的烦恼。

【四辩即是助菩提法,得断众生诸疑惑故;】

「四种辩才」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拥有着良好的辩才,可以帮助我们断除众生的所有疑惑。

众生有疑惑的时候或者提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口才很差,辩才不具足,就很难帮到众生,所以「拥有辩才」也是必要的。

【缘念即是助菩提法,不从他闻得智慧故;】

「缘念」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

(缘分的缘、念头的念——缘念)注意好我们的这个心念的关注点要在什么样的地方,如果能够觉照好我们的念头,甚至说有时候不用刻意听经闻法,我们的心都比较清净,一直在真心自性里面,那么智慧就沽沽地流淌出来。

【善友即是助菩提法,一切功德特成就故;】

宝藏佛说:「善友」也非常重要。如果交到了非常好的朋友,他可以提升我们的修行,一切功德就得以成就了(所以要亲近善友,最好与那些高于我们的人去交往)。

【发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不诳诸众生故;】

宝藏佛说:「发心」(发菩提心)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你发了成佛的菩提心,早晚能成佛,你早晚能成就,你不会欺骗任何众生(「发菩提心」真的很关键)。

【用意即是助菩提法,出一切法故;】

宝藏佛说:「用意」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可以使我们出离一切法。

这个「用意」,就是说,在听法的时候——听到要害,不要被法相缠住和淹没,你要听到要害。

【专心即是助菩提法,增益善法故;】

宝藏佛说:「专心」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可以增益我们的善法。

「专心」就是心专,单纯、纯净、住于一处,没有太多的杂念妄想,这肯定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一个心专的人,内心纯净,他行的善法肯定也多,善法一直在增长。

【思惟善法即是助菩提法,随所闻法得成就故;】

宝藏佛说:「思惟善法」也是有助于菩提的,你经常思惟那些善法(这里的「善法」,不是说行善之法,是指好的法),你思惟那些对你有帮助的法,「随所闻法得成就」,一听法就受益,甚至得到了大的成就。

在佛住世的时候,很多弟子听佛讲法就开悟了,或者听佛讲法证得了几地几地菩萨,实现了果位上的跃升。

【摄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教化诸众生故;】

宝藏佛说:「摄取」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就是摄受众生、教化众生,这个是有助于我们觉悟的。

很多经里讲:菩萨呀,你就是老师,教化众生就是你的使命和责任。但是在教化众生、行法布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智慧肯定增加,而且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我们的善巧方便和慈悲也都会锻炼出来。所以说,摄受众生、教化众生,表面上是利益他人,其实不等于还是在利益自己吗?功德都回到自己身上了。

【护持正法即是助菩提法,令三宝种不断绝故;】

宝藏佛说:「护持正法」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可以使得佛、法、僧(三宝)的种性不断绝。

要很好地护持正法(「护持正法」,我们知道,有时候保护经书、佛像,这叫护持正法;保护、护持讲正法的法师,这也是护持正法;按照自己学的法如说而行(真正行出来、用出来),这也是护持正法……这都算的,这可以使得佛、法、僧(三宝)的种性不断绝。

【善愿即是助菩提法,成就严净佛世界故;】

宝藏佛说:「善愿」也是有助于菩提的。你发个极善的愿(现在我们学院很多师兄也是都发了大愿),充满着慈悲,发了这样极善好的愿,也是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的,使我们修行的速度加快,可以成就庄严、清净的佛国。

【方便即是助菩提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宝藏佛说:「善巧方便」也是有助于菩提的。可以让我们速速地成就一切智。

如果「善巧方便」上有欠缺,那也没有办法具足一切智啊。一切智,意味着「出世间智」和「世间智」都具足。在修行上、在证道上,你的智慧是具足的。你到世间度众生,与众生交往,与其他佛菩萨交往,你也要有智慧呀。基本的智慧:自己不生烦恼,也不带给别人烦恼;再高等一点儿的智慧,自己得到便利,也让一切众生得到便利。所以说「善巧方便」是有助于菩提的。

你再善良,或者说你已经证道了,但你没有善巧方便,去度众生也很困难——有各种障碍。甚至,你明明是一个佛,众生还总误解你,甚至诽谤你(你都已经是佛了,你还让众生误解你、诽谤你),你让众生造业,那你难道没有连带责任吗?所以,「善巧方便」非常重要!

像我们佛弟子,尤其是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在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巧方便,就与社会脱节了,就割裂了,甚至会使得周围的家人谤佛之类的。使他们造业了,我们没有连带责任吗?所以「善巧方便」是「一切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能有的大德在山洞里闭关已久(闭关闭了十年八年),也不与社会接触,在山洞闭关,觉悟了,成就了、想出来度众生了,开始讲法了……开始度众生,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与各种根性、爱好、欲求的众生接触。怎样接触,怎样交往,然后怎样讲法,讲适合他们的法,怎样成就他们……这一切一切,都充满着智慧,而这些智慧都包含在「一切智」当中。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切智」包含着「出世间智」,也包含着「世间智」。你说我学佛学得挺好的,我证道了……你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那很难想象你已经证道了。你来到这个世间做什么?自己证道了,但不能对于众生有实际的利益,你证道做什么?

所以,「一切智」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奉献——尽己所能地、尽可能地去利益众生。「一切智」代表着奉献:拥有得越多,奉献得越多;奉献得越多,也拥有得越多……

【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

然后,宝藏佛就总结说:善男子,宝海梵志啊,以上就是菩萨摩诃萨有助于菩提(觉悟)法的清净之门,或者说通往菩提(觉悟)清净门的路径(这前面就讲完了)。

说我们怎么样开悟、怎么样成佛呀?就根据今天宝藏佛讲的去做、去下功夫,就肯定能开悟、能成佛。

我们再回顾一下有助于菩提(觉悟)法的清净之门:

宝藏佛首先讲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讲的是「六度」);那么在「六度」之外,又讲了「多闻、一切功德、智业、慧业」的重要性;还有「修定」的重要性;还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都讲了。

然后又讲,要想快一点儿开悟、成佛,还要听经闻法;能出家的也可以选择出家,在清静的地方修行,离开种种的世间杂务;或者说你专持佛名号、专念咒语,这也是可以的;或者你始终保持觉照、保持觉知;善于思惟(思考)……这都是很重要的!

后面又讲了「三十七道品」的内容,「三十七道品」也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也讲了辩才的重要性、善友的重要性、发菩提心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要破除「法执」,出离一切法相,抓住要害,为心所用,不要迷在法相中;而且内心的纯净、整天思惟善法、爱好度众生,这都是有助于菩提(觉悟)的;还有护持正法,发下极善的大愿,或者有种种善巧方便,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菩提(觉悟)。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获证菩提了吗?我们觉悟了吗?如果有欠缺,那怎么办呢?就可以把《悲华经》第九卷「檀波罗蜜品·第五之二」的第一个段落拿出来对照一下,看看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哪里薄弱,补上去,就成了强项,就有了突破。

前阵子有师兄说自己修行遇到瓶颈了(说是遇到瓶颈了,实际上还是有薄弱的环节),也可以对照这一自然段落看一下,在哪里再下点儿功夫……我们的弱项补足了就是强项。

感恩宝藏佛给我们讲解得这么详细!这是成功者的经验,而所有的佛都是这样成功的。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以上内容,是释迦佛在给寂意菩萨讲法的时候转述过来的。)

相关文章

第19课·通行证

第19课·通行证

悲华经 卷第三大施品 第三之二【佛复告寂意:“善男子,尔时梵志复作是念:‘若我当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愿成就得己利者,次当教化大梵天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又告诉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不是把欲界六重天的这些天王及天王眷属,甚至连魔王、魔王眷属都度化了嘛),那么宝海梵志又在想:我未来要是...

第23课·观世音得授记

第23课·观世音得授记

上节课,无诤念转轮圣王有了新的名字——「无量清净」,而且宝藏佛给他授记,说世界变成「极乐世界」的时候,他就成佛了——成为了「无量寿佛」。【“是时圣王闻是语已,前白佛言:‘世尊,如是等辈当成佛者,为在何处?’】这个时候,无量清净转轮圣王得了授记,就问宝藏佛说:世尊,您刚才提到还有很多人都成佛了,那些将成佛的人,他们在哪里...

第29课·批量授记

第29课·批量授记

上节课讲到,八王子「普贤菩萨」也得到了授记。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尔时会中有十千人心生懈怠,异口同音作如是言:‘世尊,我等来世即于如是严净佛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普贤菩萨所修清净诸世界也。】善男子,当时法会现场有一万个人心生懈怠,因为他们感觉发了菩提心再发大愿,再把大愿描绘得那么详细,感觉比较...

第34课·云何得菩提(一)

第34课·云何得菩提(一)

大家好!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他除了宝藏佛之外还有八十个儿子,这八十个儿子也都得到了授记(未来将作佛)。【“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有三亿弟子,在园门外一处而坐,教余众生受三归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还有三亿个弟子,他们在阎浮园门外的一个地方坐着,正在...

第37课·拘留孙佛

第37课·拘留孙佛

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三亿个弟子当中的树提,已经得到了宝藏佛的授记。【“三亿弟子除一千人,其余咸共同声发愿,于此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接下来,释迦佛又说:宝海梵志的三亿个弟子当中除了一千个人,剩下的全都同时发出声音、都发大愿了,都希望在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尔时,宝藏如来皆为一一授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64《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大悲至极”☀

♥64《悲华经》第九卷 第五品之二“大悲至极”☀

上节课讲到,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宝海梵志,还曾经化身为一个杀手,以非常巧妙的手法度众生,后来这个杀手被推举为国王,又很快成为了转轮圣王,他的名字叫功德力王。那么这个功德力王自然他也是释迦佛的过去世嘛,他教化了阎浮提内无量的众生,使大家安止在「十善业道」,以及「三乘、二乘、一乘」的教法。【尔时,功德力王教化阎浮提内无量众生...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