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46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五)” ☀

00:00

《悲华经》已经到了第七卷,我们继续来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大愿。

【“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一音说法,或有众生学声闻乘,闻佛说法即得知声闻法藏;或有修学辟支佛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于辟支佛法;或有修学无上大乘,闻佛说法便得解了大乘之法纯一无杂。】

释迦佛在过去世作为宝海梵志,他对宝藏佛说:世尊,我成佛之后,用同一种声音讲说佛法,有的众生是修学声闻乘的,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够了知声闻法藏;有的众生是修学辟支佛乘的,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了解辟支佛法;有的众生是修学无上大乘的,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解了大乘之法,纯一无杂。

【若有修集助菩提法欲得菩提,闻佛说法即得舍财行于布施;若有众生离诸功德,悕求天上人中快乐,闻佛说法即得持戒;若有众生互相怖畏有爱瞋心,闻佛说法即得相于生亲厚心;】

要是有的众生修集助菩提法(有助于菩提的方法),他想要证得菩提(觉悟),这个众生听了我的讲法,就可以慷慨地舍弃财富,去作财布施;要是有的众生离开了种种功德,悕求天界或者人中的快乐生活,他听了我的讲法就会懂得好好持戒;要是有的众生互相恐怖畏惧,总是有一些瞋恚心,他听了我的讲法,就会对于其他的众生生起亲厚之心(「亲厚」就是有爱的慈悲心)。

【若有众生喜为杀业,闻佛说法即得悲心;若有众生常为悭吝嫉妒覆心,闻佛说法即修喜心;】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喜欢造作杀业,希望我成佛之后,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具足大悲之心。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经常被悭惜、吝啬、嫉妒覆盖了自己的心,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修随喜之心。

如果悭惜、吝啬、爱嫉妒别人,就一定要有意识地用随喜之心替换掉那个嫉妒之心。

【若有众生端正无病,贪著于色心生放逸,闻佛说法即得舍心;若有众生淫欲炽盛,其心放逸,闻佛说法即观不净;若有众生学大乘者为掉盖所覆,闻佛说法即得身念处法;】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长相端正,没有病苦,但是他贪著色相,心生放逸,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拥有大舍之心,不再贪著色相;要是有的众生淫欲心炽盛,他的心非常放逸,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够去观淫欲是怎样的不净;要是有修学大乘的众生,他的心总是静不下来,妄念很多,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身念处法」。

我们知道「身念处」是「四念处」里面的内容(「四念处」分别是「身、受、心、法」),简单来讲要「观身不净」,如果有的众生是修学大乘的,但是他总是心不静,希望他能够证得身念处之法,把杂念收回来,观照肉身的不净。

【若有众生常自称赞能大论议,其智慧明犹如挚电,闻佛说法即解甚深十二因缘;】

宝海梵志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的众生常称赞自己,感觉自己口才不错,善于讨论问题,这些众生的智慧比较明达,就好像很快的闪电一样,希望这些比较聪明的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了解甚深的「十二因缘」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有众生寡闻少见自称能论,闻佛说法即得不夺不失诸陀罗尼;】

要是有的众生寡闻少见(没有学多少经,见识也比较少),但是觉得自己的口才还不错,希望这样的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不夺不失诸陀罗尼」(「不夺」是不被别人影响,「不失」是不会失去)。

【若有众生入邪见山,闻佛说法即解诸法甚深空门;】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入到了邪见的大山,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了解诸法甚深「空门」。

【若有众生诸觉覆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无相法门;】

要是有的众生诸觉覆心(被所觉知之相干扰了,有点儿随「相」走了),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深解无相法门」。

直接证入到「空性」当中,透过这些「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无常的、生灭的;凡所有相都是如幻的,都不是真实的。

【若有众生诸不净愿覆蔽其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无作法门;】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内心充满了种种不清净的愿望,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深解无作法门」(入到无为境界)。

【若有众生心不清净,闻佛说法心得清净;】

要是有的众生内心不清净,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心就变清净。

【若有众生以多缘覆心,闻佛说法得解不失菩提心法;】

要是有的众生以多缘覆心(外在的缘结得太多了,心也不够清净),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解不失菩提心法」(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菩提心,怎么样不会失去菩提心)。

菩提心其实就是觉悟之心,悟的是什么呢?心之根本,生命的实相。

【若有众生瞋恚覆心,闻佛说法解真实相得受记莂;】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内心充满了瞋恚、愤怒,希望他听了我的讲法,就能够悟入真实之相,甚至得到授记(有佛或者菩萨告诉他未来将成佛)。

【若有众生依倚覆心,闻佛说法深解诸法无所依倚;】

要是有众生依倚覆心(总是依赖什么东西,不能够安住在自性上),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深深地了解诸法是无所依倚的。

一切相都是无常的,无法依靠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真心自性,而真心自性又像虚空一般(你不可能倚靠在虚空上),只有你的心「空」到了极致,才能合于真心自性。当你的心「空」掉的时候,你就跟「空」合一了。

【若有众生爱染覆心,闻佛说法疾解诸法无垢清净;】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被「爱染」覆盖了心,(生起了比较浓重的爱欲之心,内心不清净了),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能够快速地了解诸法本性是无有垢染的、是清净的。

其实,我们之前也学过很多佛、很多菩萨所发的大愿了,但是,释迦牟尼佛的发愿确实跟之前的圣者都非常不同,他很重视讲法,而且讲得也非常细。

【若有众生忘失善心,闻佛说法深解日光三昧;】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众生忘失了善心,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深深地了解「日光三昧」。

【若有众生行诸魔业,闻佛说法速得解了清净之法;】

要是有众生行种种的魔业,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速速地解了「清净之法」。

也就是说,「魔业」和「清净之法」是对立的。一个人要是着魔了,肯定就不清净;一个人要是清净,就肯定不会着魔。

【若有众生邪论覆心,闻佛说法即得深解增益正法;】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邪论覆心」(被一些不正确的文词、论说覆盖了心,这些不正确的言论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深解增益正法」。听闻了我的讲法,就可以深深地了解什么是「正法」,能够在正法上得到增益(真正地受益)。

这里其实就暗暗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是像药师佛一样,可以使众生转邪归正。

【若有众生烦恼覆心,闻佛说法即得解了离烦恼法;】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众生被烦恼覆盖了自己的心,希望他听闻我的讲法之后,就可以懂得怎么样离开烦恼。

【若有众生行诸恶道,闻佛说法即得回返;】

要是有的众生行种种恶道,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可以回归正道。

【若有众生于大乘法赞说邪法以为吉妙,闻佛说法即于邪法生退转心而得正解;】

要是有的众生不觉得「大乘之法」有多好,但是却赞叹、讲说那些邪法,还觉得邪法挺吉祥、美妙的,希望这些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不再相信邪法,就能拥有正见、正解。

【若有菩萨厌于生死,闻佛说法即于生死心生爱乐;】

要是有的菩萨厌倦了生死轮回,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转变了自己的思维,不讨厌轮回了,开始对于生死轮回心生爱乐。

就是利用好「生死轮回」去利益众生,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心里是欢喜的。

【若有众生不知善地,闻佛说法即得觉了善地之法;】

要是有众生不了解「善」的境界和层次,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明白「善」的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有众生见他为善,不生好乐生于妒嫉,闻佛说法即得心喜;】

宝海梵志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的众生看到别人行善,他内心不高兴,还生起了妒忌心,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内心就能生起随喜之心(以别人的欢喜为自己的欢喜;看到别人行善,就像自己行善一样,非常欢喜)。

【若有众生其心各各共相违反,闻佛说法即得无碍光明;】

要是有的众生,他们的心各各共相违反(关系不和谐),希望这些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无有障碍的光明。

在娑婆世界(这个堪忍的世间),因为众生的我执炽盛,所以他们贪、嗔、痴厚重,人与人关系不合的现象很常见,甚至关系非常敌对(表面上可能过得去,或者表面上都过不去,众生与众生之间不团结)。那么,既然释迦牟尼佛主动选择了这样糟糕的「差生班」,不仅仅要启发这些「差生」,让他们好好学习,变成「优等生」,还要去调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宝海梵志希望这些众生听闻了自己的讲法,就能证得无有障碍的光明。

当你拥有这种无有障碍的光明,这种光明能够辐射到很远处,如果人人都拥有着这样的光明,大家自然非常和谐友爱,就不会有冲突和敌对了。所以说,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太好,就说明他们内在的光明不够,阴暗太多了。

【若有众生行诸恶业,闻佛说法深解恶业所得果报;】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众生行种种的恶业,希望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了解恶业会感得怎样可怕的果报。

【若有众生怖畏大众,闻佛说法深得解了师子相三昧;】

要是有的众生在大众当中生起恐怖畏惧心(比如说:你在公众面前发表言论、发表言说,就比较紧张),希望这样的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深得「解了师子相三昧」。

狮子是百兽之王,入到「解了师子相三昧」,自己就非常从容、淡定,面对多少的大众都不会再紧张、害怕。

【若有众生四魔覆心,闻佛说法疾得首楞严三昧;】

要是有的众生被四种魔覆盖了心(四种魔:「天魔、死魔、五阴魔、烦恼魔」),要是有的众生他的内心充满了「四魔」,希望这个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快速地证得「首楞严三昧」。

几乎所有的师兄都知道「楞严咒」,或者说《楞严经》是驱魔辟邪的,如果有众生被四种魔覆盖了心,宝海梵志说:希望我成佛之后,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快速地证得驱魔辟邪的「首楞严三昧」。

其实「首楞严三昧」就是回归真心自性,其实也是「法身三昧」。

【若有众生不见诸佛国土光明,闻佛说法即得深解种种庄严光明三昧;】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看不到诸佛国土的光明(我们讲这个佛国、那个佛国,都很漂亮,有种种光明,但是有的众生禅定功夫差一些,天眼也没打开,他就看不见),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入到「深解种种庄严光明三昧」(可以深深地了解种种庄严光明,这相当于天眼就打开了)。

【若有众生有憎爱心,闻佛说法即得舍心;】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有憎爱之心(总是会特别地喜欢一件事物、一个人或者特别地讨厌一件事物、一个人),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舍心」(「舍」就是放下这种分别和执著)。

【若有众生未得佛法光明,闻佛说法即得法幢三昧;】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还没有证得「佛法光明」,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法幢三昧」,这样就可以证得「佛法光明」。

【若有众生离大智慧,闻佛说法即得法炬三昧;】

宝海梵志说:我成佛之后,要是有众生远离了大智慧,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法炬三昧」。

如果众生缺智慧,希望他证得「法炬三昧」。法炬,以法为火炬,法其实就是智慧,就是真理。所以入到法炬三昧的话,我们就会掌握无量的智慧。

【若有众生疑闇覆心,闻佛说法即得日灯光明三昧;】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疑惑的幽暗覆盖了他的心(他总是怀疑),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日灯光明三昧」。

【若有众生口无辩才,闻佛说法即得种种功德应辩;】

要是有的众生,他的辩才不太好,希望他听闻我的讲法,就能够得到「种种功德应辩」(与种种功德相应的辩才)。

【若有众生观色和合,无有坚固犹如水沫,闻佛说法即得那罗延三昧;】

要是有的众生观这个色相是怎样和合在一起的,其实只是因缘和合而已,根本不坚固,非常无常、脆弱,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样,希望这个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那罗延三昧」(彻底离相了,入金刚定了)。

【若有众生心乱不定,闻佛说法即得坚牢决定三昧;】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众生内心躁乱不安定,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坚牢决定三昧」。

【若有众生欲观佛顶,闻佛说法即得须弥幢三昧;】

要是有的众生,想要观一下佛的顶,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须弥幢三昧」。

都知道佛有「无见顶相」,佛的头顶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你入到了「须弥幢三昧」,你就能够看到佛的头顶了。

【若有众生放舍本愿,闻佛说法即得坚牢三昧;】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本来是发了大愿的,但是后来忘了或者说舍弃了、退转了,希望我成佛之后,他们听闻了我的讲法,就可以证得「坚牢三昧」(自己发下的根本誓愿永远不会忘记)。

【若有众生退失诸通,闻佛说法即得金刚三昧;】

要是有的众生本来是有神通的,但是慢慢地退失了,希望他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证得「金刚三昧」。

「金刚」就意味着不动、不坏、不退转,证得金刚三昧,众生的神通就不会退失了。其实金刚三昧也意味着真心自性(佛性、法身)。你安住在最本源之处,心极致的清净,所有神通就都不会退失了。要是过于著相,你就从本源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的神通其实就容易退失;还有一种容易退失神通的情况:比如说,你用了几次神通,被人打击了,再也不敢用了,如果总是不用,那个功能就好像关闭了一样。我们都知道脑子越用越灵敏,其实神通也是一样的,越用越好用,越不用越不好用。

【若有众生于菩提场而生疑惑,闻佛说法即得了达金刚道场;】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的众生对于菩提道场生起了疑惑,希望他听闻我的讲法之后,就可以了达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金刚道场」。

造得再坚固的寺庙,它也不叫金刚道场。为什么呢?万法唯心所造,心是根本的金刚道场。所以不管道场怎样地无常变幻,我们要了解:真正的道场确实是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就先学习到这里。在学习这些大愿的过程中,我们就越来越深地了解了本师释迦牟尼佛。目前我们暂停了《华严经》和《大毗婆沙论》的课,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地讲解《悲华经》,目的也是为了彻底地了解透彻本师,相信这样再去讲本师的其他经典,或者研究本师的论藏的时候,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到精髓。

释迦牟尼佛证道之后,主动找到五比丘,开始讲法,讲了整整四十九年,他讲的法利益了无穷无尽的众生,当然,对于他的讲法,也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你何必讲这么多法呀?讲个简单的,让大家多用就好了,你讲这么多,有的可能用不到」。但是,我们要知道:释迦佛所面向的团体,可以说三界九流都有,他要度尽「差生班」所有的众生。差生班里也有成绩相对好的、也有相对中等的、也有相对特别差的,他要给无量种根性、爱好、因缘的众生讲法,他必须有很多的法,就好像众生有很多的病,我必须有很多的药(法都是药)。所以我们要多多地体会释迦佛的用意和辛苦,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不怎么讲,还总是挑这嫌那的。要对于别人的功德始终生起随喜赞叹心,看待佛是这样,看待周围的师父、老师、师兄,或者看待周围的亲人、朋友、老板、同事……也都是这个道理。多多地发现别人的价值,去随喜赞叹,少说风凉话,有那个时间,好好地去创造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05课·栴檀世界

第05课·栴檀世界

大家好!上节课「释迦佛」给我们讲解了「莲华世界」的一些情况,这个时候「宝日光明菩萨」又问了一些问题——【尔时,宝日光明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纵广几何?住世寿命说法几时?昨夜始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度之后,法住久近?诸菩萨众在世几时?生彼世界诸菩萨等,颇有远于见佛、闻法、供养众僧不?莲华世界佛未出时,名字何等?...

第06课·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第06课·解了一切陀罗尼门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莲华世界」的教主「莲华尊佛」——他在成佛前(也就是因地)叫「虚空印菩萨」;他的师父是「日月尊如来」;他的师父住世的时候,「莲华世界」叫「栴檀世界」。【“善男子,尔时日月尊如来告虚空印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受持此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过去诸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已为受佛职位诸菩萨说;如今现在十方诸佛,...

第22课·转轮圣王得授记

第22课·转轮圣王得授记

上节课,释迦佛告诉我们:无诤念转轮圣王(也就是阿弥陀佛的过去世),他这一世发的愿,跟做法藏比丘的那一世发的愿真得是很像的。【“‘世尊,我今所愿如是,欲得如是严净佛土。世尊,我于来世便当久久行菩萨道,要得成就如是清净佛土。】接下来又讲,无诤念转轮圣王继续对宝藏佛说:世尊,我今天发的大愿就是这样了,我真的很想建设一个这样庄...

 ♥48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七)”☀

♥48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七)”☀

好,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释迦牟尼佛过去世作为宝海梵志所发的大愿。【若有众生不知如来具足功德,闻佛说法即得世间解脱三昧;】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要是有的众生不了解如来是怎样地具足功德,希望这个众生听闻了我的讲法,就能够证得「世间解脱三昧」(从凡俗的世间解脱了,才能够了解如来具足怎样的功德)。【若有众生于过去世未供养佛,闻佛说...

♥51《悲华经》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十)”☀

♥51《悲华经》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十)”☀

【佛告寂意菩萨:“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在宝藏佛所诸天大众、人非人前,寻得成就大悲之心广大无量,作五百誓愿已,】释迦佛告诉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宝海梵志就在宝藏佛这里,在天界的所有大众以及人道还有非人道的众生面前,成就了广大无量的大悲之心,发下了五百个大誓愿。这里就告诉我们:其实释迦佛过去世发了五百大誓愿,《悲华经》...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上节课讲到,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就返老还童了,变成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菩...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