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书文稿 > 悲华经 | 大悲莲华经 > 正文内容

♥50《悲华经》第七卷 第四品之五“大悲释迦愿(九)”☀

00:00

我们继续来了解释迦牟尼佛作为宝海梵志的时候所发的大愿。

【“‘世尊,我以三昧力故,舍第五分所得寿命而般涅槃。我于是时,自分其身如半葶苈子,为怜愍众生故求般涅槃。】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成佛之后,我靠着三昧禅定的力量,舍掉了第五分所得寿命而般涅槃。

「第五分所得寿命」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当时人的寿命最多可以活到一百岁,释迦佛其实可以活到一百岁,但是他把后面五分之一的寿命(也就是二十年的寿命)舍掉了,他活了八十岁。

宝海梵志说:那么,我涅槃的时候,我就会把我的身体碎身成很多很多的舍利子(「半葶苈子」,指的是葶苈子的一半。葶苈子就比芝麻粒儿还小了,一半儿的葶苈子就是很碎很碎)。

宝海梵志说:我涅槃的时候,把自己这个身体分得很碎很碎,为了怜愍众生的缘故,我就涅槃了。

【般涅槃后,所有正法住世千岁,像法住世满五百岁。】

涅槃之后,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住世五百年。

【我涅槃后,若有众生以珍宝伎乐供养舍利,乃至礼拜右绕一匝,合掌称叹,一茎华散,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

我涅槃之后,要是有众生用珍宝伎乐去供养我的舍利,或者礼拜我的舍利,或者向右绕一圈,合掌称扬赞叹,或者用一茎花散在我的舍利这儿作为供养……靠着这个因缘,这个众生就根据他的志向和愿望,可以在三乘、二乘或一乘的法中不退转。

这里讲的就是供养佛的舍利子有怎样的功德利益了。现在我们学院很多师兄的手里都有释迦佛的舍利子。释迦佛说:我们用珍宝或者伎乐供养舍利子,或者礼拜、或者向右绕一圈,合掌称扬赞叹,或者用花去供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退转。

【世尊,我般涅槃后,若有众生于我法中,乃至一戒如我所说能坚持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为他人说,令彼听者心生欢喜,供养法师乃至一华一礼,以是因缘,随其志愿于三乘中各不退转。】

宝海梵志说:世尊,我涅槃之后,要是有众生在我的法中,「乃至一戒如我所说能坚持之,乃至读诵一四句偈为他人说」……靠着这个因缘,随其志愿,就在三乘、二乘、一乘的法中不退转。

这里讲的是:释迦佛虽然涅槃了,但是如果有众生在学习释迦佛讲的法,受持释迦佛所倡导的戒律,哪怕只受持一个戒律,一直坚持去持这个戒;或者说读诵释迦佛曾经讲过的一个四句偈(就是四句话的偈颂),读诵释迦佛讲过的偈颂(也就是他讲过的法),或者给别人讲说释迦佛讲过的法,使得听受的人内心非常欢喜;或者有的众生供养讲法的法师,也可能仅仅是用一枝花去供养,或者仅仅是顶礼一下传播释迦佛正法的法师……靠着这个因缘,大家就可以在三乘、二乘、一乘的法中不退转。

也就是说,持戒有功德,读经有功德,讲经有功德,供养法师有功德,这「功德」是什么呢?可以帮助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退转。

【乃至法炬灭、法幢倒、正法灭已,我之舍利寻没于地至金刚际。】

宝海梵志说:一直到正法灭的时候(「法炬灭、法幢倒」,就是法的火炬熄灭了,法的旗帜倒下了,都是指的正法灭了),我的舍利子也就会消失于「地至金刚际」,可能渐渐地很多舍利子就找不到了,有的可能埋在地底下,甚至到很低的金刚地狱去了(有的众生可能把佛的舍利子都带到地狱去了)。

比如说,有的菩萨非常敬重、敬爱释迦佛,就把释迦佛的舍利子随身佩戴,那么他去地狱道度众生的时候,就把这舍利子也带到地狱去了。正法灭了之后,释迦佛的舍利子就到处散灭了。

【尔时,娑婆世界空无珍宝,我之舍利变为意相琉璃宝珠。】

这个时候,娑婆世界空无珍宝,宝海梵志说:我的舍利子就可以变为「意相琉璃宝珠」。

【其明焰盛,从金刚际出于世间,上至阿迦尼吒天,雨种种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波利质多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

光明像火焰一样非常炽盛,从金刚地狱就出现在世间了,上至阿迦尼吒天(色界的最高处,舍利子可以变成「意相琉璃宝珠」出现在世间,甚至一直出现在色界的最高处),降下种种的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利质多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

【有净光明大如车轮,百叶千叶,或百千叶,或百千华,其光遍照。】

这些花有清净的光明,大得就像车轮一样,这些花有百瓣的,千瓣的,百千瓣的,或者同时就出现百千花(很多很多花)……都是光明遍照。

【复有好香微妙常敷,观者无厌。其明焰盛不可称计,微妙之香无量无边,纯雨如是无量诸华。】

除了花之外,又化现出种种妙好的香味儿,「微妙常敷,观者无厌」,这个香味让闻到的众生都想一直闻下去,没有厌倦。

这是释迦佛的舍利子所化现的花,还有香,这个光明像火焰一样炽盛,不可称扬、计算(光明非常多),微妙的香也是无量无边,舍利子就可以像下雨一样降下这无量的种种花。

【当其雨时,复出种种微妙音声,佛声、法声、比丘僧声、三归依声、优婆塞戒声、成就八戒声、出家十戒声、布施声、持戒声、清净梵行具大戒声、佐助众事声、读经声、禅思惟声、观不净声、念出入息声、非想非非想声、有想无想声、识处声、空处声、八胜处声、十一切入声、定慧声、空声、无相声、无作声、十二因缘声、具足声闻藏声、学缘觉声、具足大乘六波罗蜜声,】

而且在降下这些花的时候,又发出种种微妙的音声,佛声、法声、比丘僧声、三归依之声、优婆塞戒律之声(居士戒),还有成就八关斋戒的声音,或者出家人刚出家时沙弥十戒声音,或者布施的声音、持戒的声音、清净梵行领受具足大戒的声音,或者佐助众事声音(就是辅佐做各种佛事的声音)……

同时还化现出读经的声音,禅定中思惟的声音,观不净的声音,把意念安住在出息、入息的声音(就是观呼吸,把意念安住在呼吸这里的声音),或者非想非非想声、有想无想声,还有识处声、空处声、八胜处声、十一切入声、定慧之声、空声、无相声、无作声、十二因缘声、具足声闻藏之声、学缘觉之声、具足大乘六波罗蜜之声……

【于其华中出如是等声。色界诸天皆悉闻之,本昔所作诸善根本各自忆念,所有不善寻自悔责,即便来下娑婆世界,教化世间无量众生,悉令得住于十善中。】

释迦佛的舍利子可以降下种种的花儿,并且发出种种香味,又发出以上种种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就被色界的各层天都听到了。

色界的这些天人听到了这些声音之后,就想起来自己过去世都造作了什么样的善根;听闻了这些声音之后,色界的这些天人也能想起来过去自己都造作了哪些不善,他们非常的忏悔和自责,就下到娑婆世界来了,来教化世间无量的众生,使大家安住在十善业道中。

【欲界诸天亦得闻受,所有爱结贪喜五欲,诸心数法悉得寂静,】

那么,欲界的各层天也听闻了释迦佛舍利子所变化出的以上种种音声。本来欲界的这些天人都是有着深重的爱欲的结缚的,他们其实都是比较贪婪和喜好色、声、香、味、触(五欲)的,但是听闻了这些声音之后,种种的「心数之法」就变得寂静了(「心数之法」,就是心作用之法,心起的种种作用,表现为种种的念头,就变得寂静了)。

【本昔所作诸善根本各自忆念,所有不善寻自悔责,即便来下娑婆世界,教化世间无量众生,悉令得住于十善中。】

欲界的这些天人听闻了释迦佛舍利子所发出的以上种种音声之后,他们也回忆起了自己过去世所造的种种善根,也记起了过去所造的种种不善,针对着这些不善非常的忏悔、自责,他们就下到了娑婆世界了,也开始教化世间无量的众生,使大家安住在十善业道中。

【世尊,如是诸华于虚空中,复当化作种种珍宝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真宝、伪宝、玛瑙、珊瑚、天冠、宝饰,如雨而下,一切遍满娑婆世界。】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就这样,我涅槃之后,舍利子化现的这些花在虚空中,又可以化现出种种的珍宝,金、银、摩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真宝、伪宝、玛瑙、珊瑚、天冠、宝饰,像降雨一样无量无穷地降下来,这些宝物遍满了娑婆世界。

【尔时,人民其心和悦,无诸斗诤,饥饿、疾病、他方怨贼、恶口、诸毒,一切消灭皆得寂静。尔时,世界有如是乐。】

当时人民的心就变得和悦了,不再有斗诤,不再有饥饿、疾病,不再有他方的怨贼,不再有恶口或者种种的毒害,一切不祥都消灭了,整个世界非常寂静。这个时候,世界就显现出种种的乐相了。

【若有众生见诸珍宝若触若用,于三乘中无有退转。】

要是有的众生见到了我的舍利子化现的这种种珍宝,无论是接触一下,还是用一下,他们在三乘、二乘、一乘的佛法中就不会再退转,这些珍宝都能作以上这些利益。

【是诸珍宝作是利益,作利益已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际上。】

做完这些利益之后,就「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际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消失了。

【世尊,娑婆世界兵劫起时,我身舍利复当化作绀琉璃珠从地而出,上至阿迦尼吒天,雨种种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波利质多华,乃至还没于地,至本住处金刚际,亦复如是。】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娑婆世界刀兵劫起来的时候(有战争了),希望那个时候,我身体的舍利子(我身体的「舍利」也叫「舍利子」)又会化现成绀琉璃珠,从大地这里就涌出来了,一直涌到了阿迦尼吒天(色界的最高处,这些舍利子化现的这些绀琉璃珠又从大地这里涌出,一直充满到了色界的最高处),又像下雨一样降下种种花,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波利质多花,降下这些花,到最后又消失在地面上,又回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这些花儿利益完众生之后,就消失了)。

【世尊,如刀兵劫,饥饿、疾疫,亦复如是。世尊,如是大贤劫中我般涅槃后,是诸舍利作如是佛事,调伏无量无边众生,于三乘中得不退转。】

然后,宝海梵志说:就好像刀兵劫是这样子,在世间有饥饿的时候(就是人民吃不饱饭、闹饥荒的时候),或者疾病和瘟疫流行的时候,也希望我的舍利子能够化现出种种珍宝、种种花来利益众生。

可能有的师兄说:感觉现在就有疾病、有瘟疫,也没有看到释迦佛的舍利子化现出种种的瑞相来利益众生啊?那是因为你的天眼还没修出来。其实释迦佛的舍利子无时无刻不在利益着众生。看不到的事物未必不存在;你看不到,不代表其他人看不到。

宝海梵志说:世尊,如是大贤劫中(这样的大贤劫中),我涅槃之后,我的这些舍利子就会作以上种种的佛事,调伏无量无边的众生,使大家在三乘、二乘、一乘的佛法中不退转。

【如是当于五佛世界微尘数等大劫之中,调伏无量无边众生,令于三乘得不退转。】

就这样,我会在五佛世界打碎成微尘一样(无量)的大劫中,调伏无量无边的众生,使大家在三乘、二乘、一乘的佛法中不退转。

也就是说,释迦佛将在无量的大劫中调伏无量的众生,帮助大家不退转。

【“‘世尊,若后满千恒沙等阿僧祇劫,于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余世界成佛出世者,悉是我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所教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止令住六波罗蜜者。】

接下来,宝海梵志又说:世尊,如果后来满千恒河沙等阿僧祇劫,如果十个方向在无量无边阿僧祇其他的世界,有众生成佛了,出现在世间了,这些众生都是我在修习无上正等正觉的过程中所教化过的,是我让他们最初发了菩提心的,是我让他们安住在「六度」(六波罗蜜)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释迦佛是诸佛之师、诸佛之母,他教化了无量众生,使之成佛。

释迦佛的法力无边,绵延很久——满千恒河沙一样(无量)劫……这就是数不清有多少劫了;在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的世界,这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世界了……这么久的时间、这么多的世界,有很多众生都成佛了,出现于世了,都是释迦佛在修习佛道的过程中所教化过的,是释迦佛让他们发了菩提心的,是释迦佛让他们安住在「六度」(六波罗蜜)的。

所以,释迦佛真的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成佛,他是诸佛之师、诸佛之母!

【世尊,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所可劝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止令住六波罗蜜,及涅槃后舍利变化,所化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宝海梵志又对宝藏佛说:世尊,我成佛之后,我所劝化的,使他们发了菩提心的,安住在六波罗蜜的那些众生,以及我涅槃后,我的舍利子用种种变化所度化的那些众生(舍利子用种种变化也是度了无量众生,让他们发了菩提心)。

【是诸众生过千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于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世界成佛出世,皆当称我名字而说赞叹:“过去久远有劫名贤。初入劫时,第四世尊名曰某甲,彼佛世尊劝化我等,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么多被我度过的众生过千恒河沙等无量劫,在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佛,出现于世之后,他们都会称说着我的名字,去赞叹:过去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贤」劫。刚入到贤劫的时候,第四尊佛——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曾经劝我们发起了成正觉的菩提心。

【我等尔时烧灭善心,集不善根,作五逆罪乃至邪见。彼佛尔时劝化我等,令得安住六波罗蜜,因是即得解了一切陀罗尼门,转正法轮,离生死缚,令无量无边百千众生安住胜果,复令无量百千众生安止天人乃至解脱果。”】

在释迦佛教化我们之前,当时我们烧灭了善心,总是造作种种的不善之根,甚至造作五逆重罪,抱持邪见。当时释迦佛就劝化我们,使我们安住在「六波罗蜜」,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才了解什么是「解了一切陀罗尼门」。就是靠着释迦佛的教化,我们才知道怎样去讲法;怎样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怎样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安住在殊胜的菩提妙果;怎样让无量百千的众生安住在天人妙果或者是解脱果。

【若有众生求菩提道,闻赞叹我已,各问于佛:“彼佛世尊见何义利,于重五浊恶世之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世尊,即便向是求菩提道善男子、善女人,说我往昔所成大悲,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庄严世界及妙善愿本起因缘。】

宝海梵志说,要是有众生求菩提(觉悟)之道,听闻谁在赞叹我,就会问佛:这个释迦牟尼佛到底是为的什么选择在这有着重罪的五浊恶世成佛呢?那么,这些众生所问的佛,就会回答这个问问题的人(能够提出这样问题的,其实也是求菩提道的善男子、善女人),诸佛就会回答他们,就会讲释迦佛往昔所成就的大悲,他最初是怎么发菩提心的,他是想要怎样庄严世界的,他的大愿是有着怎样的殊妙和极善……这一切最初的因缘,都会给这些众生讲。

【是人闻已,其心惊愕叹未曾有,寻发妙愿,于诸众生生大悲心,如我无异作是愿言:“其有如是重五浊世,其中众生作五逆罪,乃至成就诸不善根,我当于中而调伏之。”彼诸世尊,以是诸人成就大悲,于五浊世发诸善愿,随其所求而与授记。】

宝海梵志说:这个人听闻之后,内心就非常的惊愕、惊叹,就会赞叹这个释迦佛的发心是前所未有的!那这个人也会受释迦佛的影响,发起殊妙的大愿,对于所有的众生生起大悲心(他的大悲心就像释迦佛一样)。

这个众生了解到释迦佛为什么主动选择五浊恶世来成佛,那么他也会学习释迦佛来发个愿:「其有如是重五浊世,其中众生作五逆罪,乃至成就诸不善根,我当于中而调伏之」。这个法界内要是真的有这样的罪恶深重的五浊恶世,这里的众生总是造作五逆重罪,甚至成就了种种的不善之根,我会主动到这样的「差生班」去调伏众生(就是很多众生都会跟着释迦佛来学了)。

其实,我们也已经预见到:《悲华经》讲完之后,将有很多很多的师兄,也是情愿在娑婆世界这样的五浊恶世成佛,来调伏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

那刚才不是提到吗?说很多人会问佛(问他们那里的佛):释迦佛怎么会选择在五浊恶世去成佛呢?然后,这些佛回答了之后,这些众生也会受释迦佛的影响,就主动选择在五浊恶世成佛,然后他们所问的这些佛,就会因为这些人成就了大悲的缘故(因为这些人都想像释迦佛一样,主动选择差生班去成佛),所以他们那里的佛就会给这些众生授记,说他们未来都会成佛。

【世尊,彼佛世尊,复为修学大乘诸人,说我舍利所作变化本起因缘:“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号字某甲。般涅槃后,刀兵、疾病、饥饿劫起,我等尔时于其劫中受诸苦恼。】

宝海梵志对宝藏佛说:世尊,那么刚才提到的这些佛,也会给他们那里修学大乘的所有众生,讲说释迦佛的舍利子所作的种种变化,以及最初为什么释迦佛会有这样的愿望,最初的因缘是什么……都会讲。这些佛就会给弟子讲说关于释迦佛的故事:过去很久之前,有一个佛,叫释迦牟尼,他涅槃之后,在刀兵劫、疾病劫,或者饥饿劫兴起的时候,本来这些众生都是在这些大劫中受种种苦恼的。

【是佛舍利为我等故,作种种神足师子游戏,是故我等即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种诸善根,精勤修集于六波罗蜜。”如上广说。’”】

但是释迦佛的舍利子为了利益这些众生,就会作种种的神通变化,其实这些神通变化,也都是释迦佛禅定中的狮子游戏,像狮子王一样的自在游戏。

所以说,就是因为我们从释迦佛的舍利子的神通变化这里得了利益了,所以我们才发了成正觉的菩提心,种下了种种善根,精勤地修习「六度」(六波罗蜜)等等等等。

宝海梵志已经预言:未来将会有很多众生记得他的恩情,未来也经常会有佛讲释迦佛最初发愿的故事,感恩他、赞美他……

这也难怪,学了《悲华经》,我们知道了,就连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他最初都是因着宝海梵志的启发而发菩提心的(宝海梵志就是当时的释迦佛)。那么,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菩萨、大佛都曾经是那一世这个转轮圣王(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儿子,这些也是我们知道的。那还有很多耳熟能详的佛,曾经是宝海梵志(也就是释迦佛过去世)的弟子。

释迦佛实在是度化了太多太多的众生成佛!学了《悲华经》,感觉释迦佛是法界度众生之王,你看连阿弥陀佛也是他度的,对吧?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閦佛、过去七佛……那么多的圣者都是释迦佛度的(最初都是他度的),可以说,释迦佛是整个法界最大的大法王了!

所以,未来世,无量佛都会赞叹释迦佛,也将有无量众生向释迦佛学习——主动在五浊恶世成佛……这样放眼望去——就佛佛不绝,正法永驻,这是一定的!

好,感谢《悲华经》!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

相关文章

第16课·唯美的阿弥陀佛

第16课·唯美的阿弥陀佛

经过「宝海梵志」苦口婆心地一再劝说,「无诤念转轮圣王」终于开始有所转变了……【尔时,转轮圣王答大臣言:‘梵志,今者如来出现于世,寿八万岁,其命有限,不能悉与一切众生,断诸恶业令种善根,种善根已安置圣果,或得陀罗尼三昧忍辱,或得菩萨胜妙善根,诸佛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少善根于天人中受诸快乐。是诸众生各各自受善不善报...

第17课·鬼也发了菩提心

第17课·鬼也发了菩提心

上节课提到,在「宝海梵志」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无诤念转轮圣王」终于发了成就无上「正觉」的「菩提心」……【“善男子,时宝海梵志次白太子不眴:‘善男子,汝今亦当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汝所行三福处者,所谓布施、调伏、善摄身口,及余所行清净善业,尽应和合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接下来,「释迦佛」又说:善男子,当时「宝...

第18课·魔王也发了菩提心

第18课·魔王也发了菩提心

上节课讲到:「宝海梵志」已经度化了北方的「多闻天王」,以及「多闻天王」手下的各种「鬼」,这些「鬼」都发了「菩提心」了,都想成「佛」……【“善男子,尔时梵志复作是念:‘次当劝喻毗楼勒叉天王、毗楼罗叉天王、提头赖吒天王。’作是念已,尔时三王即知其念,往梵志所,乃至还所住处。毗楼勒叉与百千亿那由他拘办荼等,毗楼罗叉天王与百千...

♥57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57第八卷 第四品之六“鼓励式教法”☀

【“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摩诃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在生处为菩萨时,有诸乞士在我前住,若求饮食,或以软语,或以恶言,或轻毁呰,或真实言。】释迦牟尼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这个大菩萨宝海梵志又对宝藏佛说:世尊,我在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到到处处身为菩萨的时候,将有很多的乞讨...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58第八卷 第五品之一“种种三昧门(一)”☀

上节课讲到,宝藏佛给宝海梵志一摩顶,宝海梵志就返老还童了,变成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善男子,尔时大悲菩萨头面礼敬宝藏如来,礼佛足已,在于佛前,白佛言:‘世尊,所言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齐几名为诸三昧门助菩提法清净门经?云何菩萨无畏庄严具足于忍?’】接下来,释迦佛对寂意菩萨说:善男子,当时具足「大悲」的菩...

♥69《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唯一释迦,无量释迦”☀

♥69《悲华经》第十卷 第六品“唯一释迦,无量释迦”☀

入定三昧门品 第六【尔时,佛告寂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尘等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皆悉是我昔所劝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者,未来之世亦复如是。】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寂意菩萨摩诃萨说:善男子,就好像我现在用我的佛眼看过去,十方世界像一个佛国土打碎成微尘一样...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